月光是代表什么生肖?
在《周易》中,月亮有“望月”与“晦月”之分。 “望月”是指农历每个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在这一天月亮圆且明亮,这叫做“望”;而“晦月”则指阴历每月末一天,月亮晦暗无光。 那么,为什么月亮会有“望月”与“晦月”呢? 中国古代哲人们认为,月亮像镜子一样,能映照万物,这其实是借用水的特质来比喻月的盈亏变化。而水之所以有照见万象的能力,是因为水“上下左右都流通”,也就是水能够流动。 月相之所以有圆缺,就是因为月球本身是在不断地自转着,而且公转轨道并不是正圆形,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有“望月”也有“晦月”。 “望月”的时候,月球的位置由“弦”“望”到“晦”,期间月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无论地球人还是在宇宙空间的其它生物,看到月亮都是“侧脸”,即一亮一灭。
“晦月”时,月球在公转路线由“朔”到“上弦”再到“望”,虽然仍可自转,但方向没有改变。所以在“晦月”最后的一两天,无论太阳、地球还是月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我们看不到月亮,称之为“晦”(晦,音huì),亦称“朔月”(与“望月”相对)。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关于“望”和“晦”的记载: “孟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雄雌鸣。 ”这里的“阴阳争”就是说此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亮中间,阳光被月亮遮蔽,产生了“日短至”现象。而在一个月之后的十一月“冬至”,则是“阴阳复,万物位……”也就是说当冬至到来,月亮又回到“望月”的状态。 而到了第二个月的十二月“小寒”又是“……阴阳争,水泉动。”这就是说月亮又变成了“晦月”。 古人把“望月”称为“吉月”,而在“晦月”则称之为“凶月”,并把“晦月”作为判断吉凶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