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考研难吗?
先占个坑,有空来答 1921年《普通逻辑教程》第一版出版至今已近百年的时间了。在百年间的不同历史时期,这本教材均受到人们的欢迎。时至今日,它仍是许多高校使用的逻辑学基础教材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或逻辑学入门读物(武汉大学)。
对于“逻辑学难不难”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对“难度”的衡量通常有3种标准:一是与所学知识背景的关系;二是与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关系;三是学习方法的影响。所以下面我会分别从这3个方面来进行简单讨论 一、与知识背景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会面临两个基本的问题——知识和方法。知识是指要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在分析某一课程的难度时也要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来看知识层面。由于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思维规律,而人类思维的普遍性决定了逻辑思维的规律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人们学习逻辑学的知识时,往往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专业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集合论时,人们并不需要具备高等数学中的集合论知识。
再如:在对直言命题及其推理进行考察时,尽管其中会出现一些形式化的符号,但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本身并不复杂,也不需要人们掌握过多的其他专业知识。不过这种“不复杂”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将逻辑学知识放在其自身的体系中进行考察的话,那么其中的很多内容还是比较复杂的。 二、与实际问题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会遇到大量的逻辑问题,还会遇到大量非逻辑问题。当人们试图去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分为两种情况——“找逻辑”和“避逻辑”。前者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接使用了逻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后者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避开了使用逻辑知识。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买鞋为例,如果我们打算在网上购买一双鞋子,那么我们可能会直接搜索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商品,并支付相应的款项。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用到逻辑知识也没有避开逻辑知识。但如果我们想亲自到商店里挑选鞋子,那么就涉及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会考虑自己的脚型、尺码大小等问题,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一定的逻辑方法来加以解决。所以从实际生活的情况来看,人们在处理非逻辑问题时往往会倾向于回避逻辑。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在学完逻辑学之后,对其中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用不上”或者“不想用”的。 三、学习方法的影响 这主要指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影响。
在传统意义上,我国学生更习惯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虽然这种方法比较高效,但在面对那些既抽象又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对于一些概念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更是如此。同时,由于死记硬背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依赖老师讲课时的讲解和书本上的例题来获取解题的方法。而在逻辑学的知识体系中,有许多地方都是需要通过推导来进行证明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推导过程,就很有可能造成对知识的误解甚至是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