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寻是什么生肖?
“无欲则刚”是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也是他做人的最高准则之一;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经》),则是老子所强调的处世态度。 同样地,在孔子看来,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具备两个重要品质——知和行,而且知比行更重要。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又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可见,对于孔子而言,知是比行更重要的。
反过来,老子则认为,行比知更重要。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道德经》第13章)。 老子这里所说的道,其实已经包含了孔子的“知”——即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1章)。只不过,就这个“道”的具体内涵来说,孔子偏向于用“礼”来规定和说明,而老子更倾向于用“无为”来诠释。 但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都承认这样一个前提条件——“知”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他们虽然都强调了知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脱离“知行合一”的理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