螵虫代表什么生肖?
“螵”字,从虫从飘。《说文解字》:“螵,蝉属。”“蝉属”就是螳螂目昆虫,俗称“螳螂”或者“刀螂”。 《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九月收芥。十月筑室,十一月修剪枝丫。十二月昏祀用蚕,正月新酒初熟。二月草木萌发,三月莺飞燕来;四月作物生长,五月果实成熟。六月草木茂盛,七月流火,八月白露降临。九月鸿雁南飞,十月草木凋零。”其中“四月作物生长”之下,有一“小注”曰:“桑始萌芽,蜩(即蝉)始鸣。”说明在古人眼中,蝉是从四月开始鸣叫的。
而明代李时珍等著《本草纲目》中,对蝉的发育、繁殖过程有详细记载:“雌雄异形而同音,待暑炎盛热之时,雄蝉振羽,高唱五十余日,声振林木,响彻云汉,其音清亮,闻之者可消烦翳,豁金锁,破愁闷,立精神……至秋寒,阴盛阳微,气交不运,故蝉乃噤死。”“雌者,声微细,色暗赤,形体均如雄者,惟翅上斑纹及腹部尾端黑褐颜色略有差别而已。”
此书中,还有关于蝉的别名汇总,共计130余个,可见人们对蝉认识的深入程度。 而在唐代张鷟著《朝野佥载》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李太白醉后,卧于道旁,不得寐。忽有白发老公翁,引白鹅飞入酒中,太白方酣睡。自外泛杯,饮数巡,觉有人唤醒,开眼看:‘今日莫是端午否?’答云:‘正是。’公翁曰:‘宜饮黄黍酒。’令取至,启封,香满室外。须臾酒阑,公翁与白鹅飞入杯中,李捧酒杯,饮之。”
这个故事中的“公翁”,想必就是螳螂的别称之一——螳昆。那么,为什么螳螂会有这么多的称呼呢?原因就在于螳螂的雌雄异型。《广雅》中说它“雄者腹大,雌者腹小”,所以人们根据它们的形态进行了区分。而且,在古代文字学著作中,有很多螳螂名称的相关解读。 例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著《方言考》中,就专门考证了螳螂名字的来历:“螳螂,齐、郑、楚、蜀、陇右皆谓之螳螂。‘唐’字之音,诸书不同。按,『唐』字,诸书皆作他壤切。愚按,『唐』之本义当作汤切。《周礼·灌祭》‘灌用陶’,注:‘盎齐曰汤。’言‘唐’者,谓此物能成汤也。《汉·高帝本纪》‘与项羽分鸿沟为二,以泥水灌之’,注:‘项王塞鸿沟,两军中间,宽数十里,上筑土台,名“隔城”。’又,《前汉·文帝纪》‘上灌城’,注:‘灌城,谓灌泥水于城也。’凡言灌水,皆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