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代表什么生肖?
“求”这个字,在古汉语里读作(qiú),有“请求、寻求、希望得到”的意思。 《左传·昭公元年》中有这样一句:“齐侯欲以文姜妻郑世子突,礼成而遣诸郑。”意思是说,齐侯想把文姜嫁给郑国世子突,婚礼顺利结束后把文姜送到郑国。在这里,齐侯就是那个“请”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文姜嫁给郑世子的态度。
这种“请求”别人做这做那的语言现象,其实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想去游乐园玩,但不好意思跟父母说,于是就在网上刷游乐项目,这是我们通过上网“请求”别人的过程;想要求职成功,向理想的公司发送简历并期待回复,这是“请求”别人给我们就业机会;甚至别人帮我们付停车费,我们都是通过“请求”的方式去获取帮助。 可见,“求”的字面含义确实与“乞求”“乞讨”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主动的,后者往往是被动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借用谐音表达另外一个意思。因为“求”和“敲”同音,当一提到“请求”的时候,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用谐音替换,认为意思就是“敲门”“击鼓”。“求人”就变成了“敲人”。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确实是错误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并非严肃的正统,经常会把一些本无关系的字凑在一起构成新的词句,并且用谐音代替本意,所以这种错误其实是可以被理解的。 当“求”用作动词时,它表达的是一种相对正式的意义;而当它作为动词的附属品——即“求(而)不得”——时就常常出现于非正式的语境中。在这个语境下,“求”的意思变成了“讨”,表示“讨伐”“控诉”等义。例如: “求(而)不得”就常出现在文言文中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现代语法把“求(而)不得”看作一个整体,把它翻译成“没能………(就)……”。 由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上面那句古文的意思了——“你不去找皇上讨封赏,皇上就不给你加官晋爵!”这里“求”的意思是“讨”而不是“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