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想思?
子鼠 子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中地支“子”相对应,故称“子鼠”或“子水”。此外因古代神话中,老鼠为“子神”之化身,且被赋予“百虫之长”的称号。因此当有虫子出现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老鼠,联想到它的习性特点,并把它描绘出来加以防范。这样久而久之,“子鼠”的形象就慢慢出现了。 丑牛 古人用干支纪年法来计算年份,其中天干“乙”和地支“丑”组合在一起,也就是“乙丑”,而农历一年又分为冬至、惊蛰、春分、立夏、芒种、小暑等多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花信风以及物候现象,其中就有“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等等描述。到了“立春”这一天,万物开始有了变化的迹象,“丑牛”这一形象也就此诞生。 寅虎 在古时,每年立春节气当天,立春太阳升起之时,官员们就要率领众人祭拜天地和神明,以此来祈求一年的风和雨顺与丰收。而在这之前,人们要准备供品,摆放好祭祀所用器具,点燃香烛,有人主持仪式念咒祈愿。而在所有供品之中,除了猪牛羊等家畜外,还要供上“三牲”(鸡、鸭、猪肉)及“五果"(香蕉、苹果、梨、桃子、西瓜)。为何要用这些来祭祀呢?因为鸡肉象征勤劳,鸭代表勇敢,而猪肉则意味着财富。至于“三牲”“五果”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含义,那就是“天圆”(圆形)“地方”(方形),“天高地厚”;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大树,大地给予我们衣食之源,我们要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一切的美好。所以为了来年更好的收获,人们不仅要备上好酒好菜,还要带上最丰盛的祭品,虔诚地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而老虎作为万兽之王,以它为原型设计出的“寅虎”,其实也就是人们对虎的“图腾崇拜”的象征。
卯兔 月氏(音zhī),又称月国、月氏国,在古代西域诸国中相当强大,其地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伊朗高原一带,以农业为主,种植五谷,也养蚕织绢。据《后汉书》记载:月氏国“多羊,草丰茂,民逐水草,稍迁徙,常有数万落。”“其人多畜,故善马医。”月氏国以畜牧业为主,善于治疗马病,同时也知道如何制作药物,给动物治病。因此他们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对中原地区影响很大,很多医药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月氏国传入。正是因为如此,“卯兔”的形象才跟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着,时而是蹲坐的兔儿,时而化身为美丽的嫦娥仙子,时而变成弯弯的月亮。但不论怎样变化,它们的存在都在告诉后人,生命就像那轮回的月亮一样,不仅有阴有晴也有残缺,虽然不完美但仍然美丽动人。
辰龙 “苍龙”即“青龙”,它是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由于这七宿的形状像一条蟠踞着的龙,故而称为“青龙”。古人在占星术中认为,青龙的位置是变化的,每十天出现在不同的星座中,并且每一年的位置也不相同。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地球上永远也无法看见完整的“青龙”。只有等到十年一度的龙星出现在夜空时才能完整地观察到它。每当新龙星出现时,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以示庆祝,而“辰龙”便由此而来。 巳蛇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蛇”属于冷血动物,而且“春生夏长”,“秋冬休眠”。古人还发现了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以及它们生活习性的差异。因此当人们看到蛇在游走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贸然前进,更不敢肆意践踏。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蛇类知识的掌握,人们主要来源于亲身经历和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于“已蛇”的形象一直有所期待。直到雕刻、绘画艺术的产生,才使得“巳蛇”的形象逐渐完善。 午马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总结出“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人间皇权是与天上星辰相一致的,所以皇帝也叫“天子”,而春天来临的时间也是由正月第一个“寅日”开始,然后依次按序进入“子、丑、寅、卯”……每一步都不可逾越。这种观念既加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同时又使历法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而作为黄道12星座之一,“射手”的原型就是“午马”。这是因为春季三月气温逐渐上升,万物生机盎然,尤其草木长得特别快,犹如马儿一样奔跑起来。
未羊 羊是古代最早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之一,早在商代,羊就被当作礼物赠送给诸侯。到了周朝,羊肉已成为贵族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而周秦以后,百姓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羊肉了。不但如此,羊身上几乎每一个部位都能食用,如羊髓、羊骨、羊肝、羊血等,甚至连羊角、羊舌都可以做成佳肴端上餐桌。正因如此,“未羊”的形象才会如此丰满。 申猴 《说文解字》中有:“申,五月,阴气所至,金将萌,故谓之申。”这里的“五月”是指农历五月,此时的节气正是夏至。在古时,人们已经能够准确测量出每日的正午时刻,从而推算出每年的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同时,他们还发现过了立秋之后,白天会越来越短,夜晚则会越来越长,也就是说阳气开始衰弱,阴气渐渐旺盛。因此“夏至冬至”不仅代表了季节的变换,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而“申猴”正是基于这种观念而产生的图形。
酉鸡 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时,当地的钟表显示为“午时”,此时刚好在阴历六月,所以说“金鸡报晓”。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