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是什么生肖?

丰琳凯丰琳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廿”字在农历中表示的是“二十”的意思,这个字是个合音字,由“十”和“二”组成; 在12属相中,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种动物代表了十二个月,而“廿”字代表的“二十”的意思恰好与农历中的二月相合,所以是代表“卯兔”的月份。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廿”字表示的是“二十日”的意思,因为古人把每一天都称之为“某月某日”比如“十一月廿一日”之类的,这种观点认为“廿”字代表的月份也是二月。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第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农历中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是按照“朔望月”来计算的,所谓“朔望月”就是指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一个周期(月球公转一圈的时间)约为29.530588天,因此每个月平均有二十八天多一点,而每过两年多一天的时间就会增加一个“闰月”,以此来调节每年的日历(阳历)与农历的时间差。所以农历中是不会有“二十日”这种说法的,而“正月、二月……”的说法也只是出现在二十四节气歌当中。

既然“正月”指的是农历的第一个月,那么以此类推,“二月”就指农历的第二个月,而“三月”则是指农历的第三个月……十二月则是指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太阴历”换算成的公历,以每月初一新月出现的那一天定为每月的第一天,每月最后一天是月缺的日子。 而“朔望月”是与阴历有关的概念,它是根据月亮的“朔”和“望”出现的日期确定的,所谓的“朔”是指月亮黄经为0度的时候,这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正好是“新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朔”,而当月亮黄经达到180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月亮是明亮的“满月”,这就是“望”,由此可以看出,“朔”和“望”都是指月出月落的周期。

当然,以上所说都是理论上的计算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严格的。 关于农历中各月份的别称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把我国民间流传的“立春“雨水”“惊蛰”……“霜降”“立冬”“小雪”……这些节气作为农历各月的标志。用这种方法划分,那“廿”字所代表的当然是“卯月”了。

谌诗裕谌诗裕优质答主

龙是2000年的一枝新“秀”,是十二生肖中在现实中存在感最低的动物。

“龙”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其形体或卷曲,或伸展,或昂首,或俯视,总之是形似蛇而在脑后有发髻之类的东西(即“角”旁或“鹿”旁之本意)的图象。金文和小篆承继了这一特点,只不过越到后来,越趋向图案化。隶变以后的“龙”字,将象形符号全部演变成了抽象的线条。

古文字中的诸多“龙”形中,有的与今天的“宠”字很接近。许慎《说文解字》:“宠:犬在人下。从宀,龙声。”段玉裁注:“犬以忠信从人者也。人之加以恩谓之宠。宠,人下犹人在下行宠于犬也。”说得很明白:“宠”字从犬。在《说文解字》的“犬部”,收录了一个“尨”字:“尨,多毛狗也。从三犬。”“从三犬”实际上也是一种复合象形字,犬的数量多了,皮毛自然就“多”了。“宠、尨”二字的上部其实是同一个部件。不过在隶变过程中,它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宠”字保留了“龙”下从“宀”,而“尨”字则将上面三个“犬”字与下面一个“心”字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形声字。

十二生肖中排在“龙”后面的是另一动物——蛇,形声字,从虫,它表示形旁的部件很原始地记录了蛇的样子,即:头圆口开,身子细长而曲曲弯弯,而形旁“虫”则表示蛇的属类。蛇的简体字“蛇”,“它”代替了繁体字中作为形旁的“虫”。其实“它”和“蛇”本为一字,在“蛇”字发明之初,原本就借用了指代女性的“它”字。但是“它”字后来既用来指代人(多用于女性),又用来指代物,以至后来实在不便于再用于指代蛇了,这才在字左加个形符“虫”。

再看“蛇”字右下“戍”所从的古文字形,形若人扛戈向上直立的姿势。《说文解字》:“戍,守边也。从人持戈。”可见“戍”表示的就是古代兵士的形象、职守。甲骨文中的“戍”字还有另一个字形即“上”,故“上”亦有防守军阵之意(“上”字的本义是人形)。繁体“蛇”字中的“它”与“戌”组成“它戌”,正是“守边”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