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是什么生肖?
在传统中国,人们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时刻,每三个地支一组,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地支对应两个属相,分别是属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子时对应的属相是鼠和猪;丑时对应的属相是牛和羊;寅时对应的属相是虎和猴;卯时对应的属相是兔和鸡;辰时对应的属相是龙和狗;巳时对应的属相是蛇和马;午时对应的属相是兔和鸡;未时对应的属相是羊和猪;申时对应的属相是猴和虎;酉时对应的属相是鸡和兔;戌时对应的属相是狗和龙;亥时对应的属相是猪和水。 那么按照这种划分,一昼夜分作十二段,每一时段的属相都不同。
但是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个时辰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不可能持续运行两个小时的。古人将一个时辰分成五段,每一段有一个代表时间的人。
第一段时间为子时,代表时间是午夜零点至凌晨两点间。此时正是夜半人静之时,所以这时的动物们都“睡”熟了。第二段时间为丑时,代表时间为凌晨三点至五点。此时天色将明,牛儿开始“低头吃草”。第三段时间为寅时,代表时间为凌晨五点至七点。此时太阳即将升起,老虎“仰头吼叫”。第四时间段为卯时,代表时间为上午七点至九点。此时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兔子开始奔跑吃草。第五时间段为辰时,代表时间为上午九点至十一时。此时阳气正盛,像刚发育的孩子,充满生机与活力,故又称“龙时”。
子鼠:子时是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在十二生肖当中,排第一位的是鼠,十二地支的第一位是子,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子鼠。为什么把子放在第一呢?就是从这个时候,夜晚结束了,白天开始了,就是新一天的开始。所以,这一天的开始就把子放在了十二地支的首位。
丑牛:丑是“牛”的象形文字。因为牛是祭祀时很重要的一种牺牲,所以古人要区别对待,用假借字“丑”来代替“牛”,而“丑”的本字则变成了“扭”。在造字方法中,“丑”同于“扭”。丑,手(又)持牛鞭(欠),驱牛耕种。
寅虎:是老虎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像张口翘尾、腾足而哮的老虎,形象甚为逼真。到了小篆,为了改变老虎口部难认的写法,将虎口改与“八”同,其余各部位,虽省略了一些线条,仍可辩认为虎。
卯兔: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五位的是兔,卯字,本指阳光从门中照射进来,如晨曦普照、拂晓时分、门缝中透出光亮等。日字的一撇,象征阳光。古文字的门字是两个门扇相对,“白”字本指阳光,整个字的意思是:阳光从门中照射进来。本字是兔的象形。《说文》:“卯,冒也,阳气冒地而出。春,木□阴,万物冒地而出,其魄为兔。”这“卯”字是个会意字,从日从□(门)从夂(古又字,义为右手),合起来指用手打开大门,阳光照射进来之意。
辰龙:辰是辰的甲骨文字形,也象一种有爪牙的凶猛动物,本为象形字,小篆化后衍变成繁体字“辰”。辰,是地支的第五位,代表九龙一类的生物。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六位的是龙。龙字,上面的“土”字表示它在空中飞腾,下面的“见”字是“羵(pín)”字的变形。“羵”本像一种动物侧面形,有头、足和身。
巳蛇:巳在甲骨文中,巳字从巳,从虫,为蛇的象形。巳字中间的曲线表示蛇的形状,即为“巳”,巳字从巳,从虫,其字本义为蛇,所以蛇字从巳。如,蟒蛇,乌蛇,蛇蜕,眼镜蛇等。巳,十二地支之第六位,表示物质之形体逐渐坚固了。巳位属火。巳在十二生肖中代表蛇。蛇生北方水中,到巳位,即属南方火位,水被火克,无力再藏于其中,只好自己呈见于地上。又因为蛇是在地底下的,所以蛇这种动物平时看不见,一出来就是蜿蜒曲折,因此用来代表巳。
午马:古文字的午字像一株高耸的禾木,也像叉股形的车衡等,引申为中间、正午、未时等等,本字是马的象形。午,十二地支的第七位,表示阴气较着了,午位属土,午为马。为什么午位属土呢?因为午位是上下交接的空间,也就是阳盛极而开始慢慢衰弱的过程,所以这个位置五行属土。从空间上说也是一样,巳对应的是南方正南,午就是南方正中。
未羊:“未”字上半部分的“味”,在古代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的统称意义。“未”字下半部分的“辛”既是时间上的未时,是指五行上土气之盛极而开始衰败了的时候;又是表示在空间上,羊儿正需要“养”息和“放”牧之时。“味”、“辛”会意,“羊”所处的时间、空间位置,以及该做的种种事情均被涵盖在内。
申猴:“申”字从口从电。电,有通达、通明之义;“口”有外示、外在之义。申字有通达、通明之“电”,外示、外用之“口”会意,“申”时处于昼夜阴阳交接之中,阴阳五行相互变化剧烈,电闪雷鸣、暴雨浇淋的天气,正是此“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