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三用计是什么生肖?
是牛! 三计指的是三气周瑜,这三计分别是:一气、二气和怒气 诸葛亮第一次用计谋让周瑜中了“气得疾”,这第一计就是火攻! 原文是这样的:瑜勃然大怒,遂修书一封,差董礼往曹操处送信。
瑜对董礼说道:“我自出师以来,奉天子之诏,凭孙权亲字,领将军印,担都督之职。当先破刘表,后败袁绍。吴中士卒,惟吾所用,江东豪杰,为我所招。张昭、张纮等,既被我激以忠义,又见文武殷勤,咸愿为国效力;此是东吴兴霸之时也。不料汝等不知进退,只能谋我,不能图操。吾今奉命讨贼,汝若帮得吾功,朝廷自有赏赐;汝若不肯尽力,待曹兵渡了长江,汝将何面目见吾于九泉之下乎?”
这一段里,周瑜把军权(大都督)、官爵(吴侯)和君臣名分(天子诏)都甩给了诸葛亮,要诸葛亮助他立功,也就是要让诸葛亮帮他“篡汉”。 周瑜以为他这么冠冕堂皇地摆明立场,就可以让诸葛亮的灵魂受到折磨,自取灭亡。但蜀汉是个“以孝治国”的时代,刘备带着孙夫人和太子刘禅投奔曹魏,结果曹叡因为太后卞氏的面子,还是把刘禅奉为上宾。
而周瑜这种篡汉的行为在蜀汉看来根本不算个事儿——毕竟刘禅自己就带着益州士族集团搞过“篡汉”行动,只是被司马家轻松消灭而已。 刘备占领益州后杀得唯一一名士族领袖就是彭羕,而刘璋手下的大臣多数都被封了高官。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据荆扬两州的士人大多被委以重任。
孙吴政权对士人的宽大政策不仅得到了司马家的赞许,就连石崇这样的晋武帝宠臣都说:“孙伯符(孙权)雄武之士,孙权父子南征北伐,不是靠士人堆里的谋士得到的功劳,而是从武将那里抢来的荣耀。” 所以啊,面对周瑜这么赤裸裸的篡汉要求,诸葛亮只需要把嘴一撇,轻轻一句“吾岂苟且偷生之人哉!” 然后就继续装疯卖傻,看周瑜跳脚。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孔明以少胜多,三用计吓退了司马懿,这三用计与属相有关,是哪三个生肖呢?分别是鼠、龙、虎,详细内容,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孔明的第一次用计是空城计的故事,相信大家在历史课本中都有学过。司马懿带领15万雄兵,攻往西城,当时诸葛亮带领2500名士兵镇守西城,兵少将寡,敌众我寡,诸葛亮急中生智,摆下了空城计,把城里的男女老少,全部安排到城墙上打扫卫生,不准喧哗交头接耳。然后让赵云、子龙,只带25名骑兵,打开城门,大开四门,让兵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其余2475名兵士,深藏不出。而孔明独自登上城楼,羽扇纶巾,饮酒畅谈,四面城门敞开,对外就呈现了一座空城。而司马懿引兵到西城,一见如此这般的场面,大惑不解,疑虑诸葛亮兵不厌诡,使的诱敌之计,恐怕城中设有伏兵,因此不敢冒然进攻。最后司马懿竟然不战而退,空城计从此之后就名垂青史。这个鼠的计策就是让对方心生疑虑,不攻自破,而生肖鼠自身的聪明睿智,足智多谋,在这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诸葛亮第二次用的计是草船借箭,这个计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详细记载,但是却与孔明三用计没有一点关系,我们还是暂且一提吧。而真正的孔明第二次用计是金蝉脱壳,在三国演义112回。魏兵大将钟会带兵攻打蜀军,诸葛亮和姜伯约两人坐镇西城,钟会让魏兵围城,蜀兵闭门不出。后来诸葛亮传令,只要听见城上炮响,举火为号,便可出城。但是钟会传令,如有擅自出城者,必斩不赦。这时马遵引兵要出城打探消息,被魏将贾充喝令,马遵说诸葛亮有令放他们出城。贾充不信,把马遵的兵挡住,马遵见魏兵来得凶猛,就大喊说"兵不厌诈"。然后,就带领兵士杀出重围,城上炮响。魏兵听到,就冲进门去,哪知里面空无一人。这个计策就源于金蝉脱壳,而龙的特性就是能屈能伸、纵横天下,龙也是万物之灵长。
孔明三用计中的第三计就是空营计,这是在三国演义的119回,孔明最后的一场战役:五丈原。魏将司马懿领兵前来围困蜀寨,当时孔明病重,不能理事,就把军务一一吩咐给姜伯约。自己卧于帐中,姜伯约看护在旁,魏兵杀气腾腾而来。姜伯约举目一望,蜀兵不在营前,心中大惊,急忙入帐向孔明询问是否退兵避敌之计。孔明笑着说:"我不是不在营中,你出去看看,如果敌人退了,就出兵追之,否则,就是敌人引诱你追杀,你就不要动。"姜伯约点头称是,出帐观看,果然敌人已退。姜伯约见退兵少的,恐是诱兵,不敢追击。孔明这时说:"这次真的是魏兵退走了。"于是姜伯约就带领兵士杀去,魏兵大败而逃。这个战例其实是孔明大病初愈时的战例,可见孔明足智多谋。也再次说明孔明对生肖计谋的运用登峰造极。而运用生肖虎的特性就是威武猛健、敢于拼搏,有勇气、有胆量,是万兽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