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是什么生肖?

董华乔董华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道貌岸然的比喻意义是形容虚伪的一面,表面正经,实则内心龌龊不堪!其实原指神态严肃,仪表堂堂,现在形容假装正经,表里不一。其实这个词语最早是这样的——道貌岸然(形) (贬义),指面容、神态像个道士。现形容人故作样子,假正经。 出自《庄子·渔父》:“表情凝重,若丧考妣;言行举止,像木头一样呆板。” 宋朝朱熹注云:“丧家之人,神气不散,似有持重之意。”

明末文学家李贽《焚书·评〈何心隐论〉》:“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又《续焚书·答耿中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者,实有之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面如满月,眼若流星,香腮嫩颊,樱桃小口。”《儒林外史》第三回:“戴儒巾,着蓝缕服,腰系丝绦,脚穿薄底靴。”

这些描绘的神情相貌,确实都是正面描写,没有一句贬义吧?所以这最初的“道貌岸然”可不是今天这个意思啊。 那么,为什么这个词语会引申出今天的这个意思是“假正经”呢? 原因是这样的:明朝末年,宦官当权,政治腐败。社会风气也很不好,很多人学起了贾宝玉,看破了红尘,做了“浪子”。他们穿着随便,言语轻薄,一副无赖相。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对贾宝玉的这种行为都很看不惯,比如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一个。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见贾宝玉穿着“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脑后看着更比先竟长了好些头发,越发衬得脸如满月,晴雪微微一笑。”

(参见《红楼正梦》)所以,“道貌岸然”被引申出“假装正经”这一含义,跟明朝末年的社会风气是有很大关系的。

苑馨涵苑馨涵优质答主

道貌岸然这个成语,指伪君子装出来的庄严温顺的神态,讥讽待人严峻,表里不一的人。一般用来讽刺一些表里不一的人,表面上看起来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样子,其实内心中却是非常不干净的。这个成语出自《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道貌岸然,俨然道学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些人表面上看起来一本正经、庄严端正的样子,其实内心中却非常的不干净。

成语“道貌岸然”多用于形容一些人,看起来很庄重,实际上内心肮脏。岸然,高峻庄重的样子。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韩太史青无玷,道貌岸然。”

褒贬:贬义

近义词:道貌凛然、外强中干、虚伪

反义词: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心口如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道貌岸然造句:

1、这些腐败分子虽然还装出道貌岸然,但已经被人民抛弃了。

2、他实际上风流浪荡,只是道貌岸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