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老北京人的说法是“九门提督”;新北京人是“西城一哥”。 作为曾经的十九中校区的学生,我对于自己的母校感情是很复杂的。简单说吧,我感谢我的母校,她的确给了我很好的教育,但是我也憎恶我的母校,她给了我太过严苛、近乎残酷的非人待遇。
先占个坑,有时间来慢慢码字 1.关于信息资源的利用 我觉得这是决定你能否考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信息的收集在考研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
作为一个二战的人,对于这个问题很有感触了 第一次考研是在本校,由于一战的时候自己备考不充分加上考场状态不好,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最后差了一分没有进入复试。当时心情很低落,也很不甘心,觉得自己的实力是可以考上研究生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于是决定再战一年!
我是20年刚刚上岸的研究生,我考了两次研,一次在家复习,一次在图书馆复习(因为学校没有自习室)。先说结论,推荐去图书馆或高校自习室备考!原因如下: ①学习氛围更重要。学习这件事情,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事情,而是一个群体的活动。有了学习的氛围,你才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
我是2016年毕业生,38中是我初中和高中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待得最好的一个地方 简单说下我的高中生活吧高一高二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跟班上同学关系很好,很喜欢这个班级,每个星期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和同桌(女)会去学校附近吃烤串,逛夜市,周末留校的时候还会去看场电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