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学校是谁捐助的?

屈玉蓉屈玉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百年以来,华侨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据教育部公布,到1996年为止,华侨、港澳同胞在祖国各地捐赠的校舍及教学设施约有4. 5万项,资金达50. 99亿元,受赠项目遍及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之外的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受赠最多的省是福建省。另外,广大华侨、港澳同胞在国内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举办奖学金、助学金,捐资兴建图书馆、科学馆、实验室、艺术馆、体育场馆等不计其数。

陈嘉庚捐赠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他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世纪末,他父亲到新加坡经商。1897年他在父亲帮助下开始从商。他生意有成后,回新加坡创办“马来亚胶业无限公司”。后来,他回故乡厦门经营企业,拥有工厂、电厂、橡胶园、轮船等,曾有“橡胶大王”、“航运业大王”之称。由于经营有方,成了拥有巨额财产的企业家。

陈嘉庚目睹中国积贫积弱,认为要使中国富强,重要的是兴“教育为念,振兴中华”,所以他拿出大部分财产用于兴学、科学和文化事业。从光绪34年起直到60年代初的50多年里,陈嘉庚在福建及东南亚等地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就有100多所,仅在厦门就有20多所,中小学学生1万多人。其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是他在厦门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水产航海专门学校、商科学校、农林学校和一所小学,统称“厦门集美学校”。陈嘉庚为了筹措集美学校的经费,1924年忍痛将私人拥有的“马来亚胶业无限公司”出售,换回150余万光洋,全部用于兴办和扩建集美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将新加坡橡胶园、椰园全部售出,所得款项用于集美学校的建设和救济难民。以后,又将厦门4000多亩土地及房屋变卖。他用毕生经历实现了“华侨兴学,科学兴邦”的伟大抱负。

在陈嘉庚捐赠的学校门口,大多刻有“集美侨村”或“华侨博物院”字样。

陈嘉庚捐赠的学校在教学中有“三勤”(勤工、勤学、勤俭)和“三自”(自治、自立、自强)的办学方针。在师生中提倡“以诚待人,以有余补不足;宁可身死家破,不可虚度年华。”他经常勉励学生说:“应以诚恳忠厚之德,刻苦耐劳之精神,而自强不息。”

1952年,陈嘉庚来到北京,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多次表示要以毕生积累的500万美元全部捐献给国家。但是,新中国为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制定了统筹规划和正确财政开支的政策。因此,没有答应嘉庚先生的意愿,仅接受他的2万元港币。1958年,陈嘉庚回到厦门,在他的要求下,福建省只接受10万港币以扩建厦门大学校园。这是陈嘉庚先生一生中最后捐赠的一项财产。1961年8月12日嘉庚先生病逝于厦门。

80年代以来,陈嘉庚的家属、亲属遵从他的遗志,继续对集美学校进行捐资。1988年,他们投资1720万元扩建集美幼稚园、小学、中学、厦门大学,修建游泳池、医院和嘉庚办公楼,还出资500万元扩建海堤,为陈嘉庚家乡打机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华侨社团也对嘉庚先生家乡集美进行捐献。从1980年到1988年8月,华侨向集美捐建校舍面积达138394平方米,医疗用房2800平方米,校舍可容纳学生35035名,住院病床227张,捐物折款24112万元。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和华侨领袖,1959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荣誉称号。集美学校的办学方针和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成为“华侨爱国奉献”的象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