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头伏是农历哪一天?
公历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按照传统计伏方法,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法的顺序排列,第88天即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中伏)。由于每年的夏至、冬至对应于现在的芒种、大寒节气,因此用现在的日期去倒推古代的“夏至”和“冬至”,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干支了。
例:2017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查万年历可知其对应的干支为丁酉,那一年的冬至就对应着丁酉后的第44天,也就是公历12月22日,这一天恰好也是甲子日,那么中伏就在甲子的第5天,即公历12月27日。而初伏就是甲子之前的那个庚日,再往前数88天,便得到了2017年初伏的具体日期——公历7月13日。
当然,这样的计算结果只是最本质的“干支纪日法”得出的结果,要得到更详细的“伏天”时间还需要考虑“闰年”“闰月”的问题。
因为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日法”并非按公历一年365天为一个周期,而是以“公元纪年”的365.2424天为一年的长度,这样每年要多出约0.2424天,也就是大约18天左右,到了第四年就会多出来一个“闰月”。具体算法如下: (1)如果入伏当天的天干是庚或者辛,则末伏第一天在立秋后的第9个庚日或辛日,此时已过了28天,所以中伏的天数在10~20天之间;
(2)如果入伏当天的天干不是庚也不是辛,则末伏第一天在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或者辛日,此时已经过了38天,故中伏天数在11~21天之间。 可见,考虑到“闰年”“闰月”的情况,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2017年中伏就是从公历7月13日到8月22日,一共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