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016年怎么写?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深思。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公历、也就是阳历,一个是农历、亦称阴历、儒略历。 这两种历法各有不同,但主要用于记录时间,没有孰好孰坏之分。现在我国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这是阳历,与地球公转有关,每年的元旦就是公历的一月一日。而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既考虑了太阳也考虑了月球,更符合天地之道的规律(有兴趣可以搜索“二十四节气”)。用农历纪年更能表示一年的具体时间。当然,农历的计算比较复杂,要综合考虑太阳、月球的运转情况以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农历的日期每年都要变动,而且变动的幅度很大。今年二月只有二十九天,比去年二月少了一天,这就会影响其它月份的天数。去年十月有大月三十天,今年十月就只二十二天了。这样,为了保持每一年月数的稳定性,就需要调整年份的结构——有闰月的年份就被称之为闰年。例如,今年是闰年,就是因为今年的十二月有三十一天。
那么为什么又要保持每月天数的稳定性呢?这是因为古人发现,月亮的圆缺变化是有规律的,每周期大约三十天,于是就将一个月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七天,分别用“朔日”“望日”“晦日”来形容每个月初一至十五的日子变化,每一天都用一个文字代替。至于这个月最后一天该怎么记,古人就有些聪明了,他们采用“置闰”的方法。如果某个月初一至十五的日子和下一个初一至十五的日子重合,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就被置闰,用闰月表示,而下个月的第一天的月日则是按正常方法计算。
这样,通过置闰就可以使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天数,同时也保持了日历的周而复始。当然,这种“置闰”也不是随意进行的,它也有自己的规则——“十九闰月”。也就是说每隔十九个月就要进行一次“置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日历可以做得更好。通过计算机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哪几个月需要增置闰日,哪几个月又可以免置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