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相是什么生肖?
“成相”,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写的文赋名篇之一。 成相是一种古代的乐曲名称,这种曲调以“相和”为主,再加上击打板壁或拍腿等肢体动作来表示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成相这种歌曲多是在祭祀或者宴会时演奏,《乐府诗集》中收录了成相的歌词,但是并没有配乐,所以无法听到成相的原貌。在汉代画像石中有成相对应的石刻画像,可以管窥成相应具有的音乐形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到,演唱者半裸上身,背对观众,右手举着乐器吹奏,左侧有人敲击板墙,配合音乐的节奏。在人物下方有两个人像跪拜于地,表情似乎很激动,仿佛在向神灵祈祷,它们的出现可能代表了神灵的护佑。在画像的上方,有两只凤鸟向右侧飞去,可能代表祥瑞。
除了成相之外,在汉代还存在着另外两种古老的歌曲——相和歌与江南乌桕叶。这三首歌的风格各有不同:相和歌婉转优美;江南乌桕叶高亢激昂;而成相则短小精干、节奏感强。 根据记载,相和歌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在隋唐五代时期最为流行。它是以歌唱为主的曲子,可以唱也可以弹,所用的乐器主要有笛子、箫、篪、琴、瑟等,其中一些乐器现在还保留着,而其他的一些乐器则已经消失了。
江南乌桕叶的起源时间不详,但至少在唐宋时期仍然流行。它主要流传在南方地区,所用乐器与相和歌大体相同。 相比前两者,成相的起源和发展则不是很清楚。明代学者张岱在《老学庵笔记》中说:“近世小令,始自吴兴,谓之‘吴歌’……其音促急,皆以舌声出之。”这里的“小令”指的就是成相,可见成相起源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一带,并且是以口诵的方式传唱的。
虽然成相的起源模糊不清,但是它的流行却是有据可循的。根据史料记载,汉朝建立之后,由于统治者的提倡,民间普遍存在“博局”(一种类似现代棋类的游戏),而参加比赛的人要连续唱三十首祝颂之诗才能开始对决,这三十首诗就是成相。成相在汉唐时期应该是非常流行的。
到了宋代,成相仍然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苏轼的《东坡志林》中提到一种名为“大晟乐”的新词,就包括成相在内。北宋时,东京(今河南洛阳)的“瓦舍”中有很多卖唱的艺人,有的单独歌唱,有的两三个一块儿唱。他们所唱的歌谣大多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充满了浪漫色彩,成相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