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草是什么生肖?
“苦心”指牛,“草”谐音“早”,“心”谐音“辛”。 先秦荀子《春秋》中有言“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以下至于列士,以劳定国”。可见在周朝就有了立春迎春的习俗。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描述了这一习俗——“立春日,四时之始。敬之者,故云‘迎春’……尝辛盘于庭,祀先辛盘,带之以始春。” 这里的“辛盘”就是用韭菜、蒜苗等蔬菜做成的菜盘。
到了唐朝,这个风俗更加盛行——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设立了专门负责祭祀神祇的机构,其中主管迎春的官叫做“鞭春官”(这职掌后来移给了刑部)。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正月,唐玄宗亲自到洛阳城东郊的圆丘坛亲自参加迎春仪式。参加仪式的人要身着朝服,由专人持柳枝和韭菜引导,按照等级分别进入圜丘坛。
柳枝代表着春天草木萌芽,是迎春仪式上的主要道具。在进坛的时候,皇帝还要亲手折断柳枝,让宫女们插在盘中献给神袛。 至于韭菜嘛,唐代人可不直接拿来炒鸡蛋。他们的做法是:用白面做成扁圆饼形,中间夹裹着韭菜,放在油里炸熟,然后连油一起供到神前。 除了祭祀之外,唐朝的皇帝还会亲自主持“鞭春”之礼——即用麻缕绑扎的假春牛(上面刻上干支、节气、农历月份以及日期,作为标志)在田间耕作一圈,表示春耕开始了。
宋人王明清在《投辖琐记》中提到:“俗以立春日,士庶家不论贫富,俱以鸡箸(即筷子)爆春盘。”看来从唐朝以后,用春盘迎春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只是食材变了。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了北京地区立春时的情形——“(正月)立春日,东直门(当地庙宇名称)烧楮钱(用白纸做的纸币)。京师人家,于立春日,悬纸于枝,名曰‘春幡’……” 这里提到的一种叫做“春幡”的东西,其实就是将纸条糊上的风筝。 清人褚人穫《坚瓠广集》中这样描写立春日放风筝的场景——“立春之时,纸鸢(风筝)起落,以线牵之,谓之‘探春’。” 这时候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用来玩的工具了,还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必须用线拽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