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龙是什么生肖?
1、首先明确一点,中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过“首龙”这个概念。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2、《韩非子·扬权》中有言:“势者,英雄之行也……故曰‘驭势’。”又言:“势不可以出于众,而可以集于我。”这里讲的势,就是权力或者权威的意思;“驾驭”的“驭”字在这里也是权威的义项。所以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权力(或权威),就像英雄一样值得推崇——所谓“德莫高于忠信,功莫高于章明。”所以古代君臣之间提倡的“忠”“孝”等道德规范,都是建立在对君王拥有权威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只有君王有权威,他提倡的“孝道”才值得赞赏,你作为臣子才不得不“敬”父母之“孝”。反之,如果老百姓也有权评说皇帝的“不孝”,那么皇帝就丧失了所有权威,沦为和百姓一样的“匹夫”了。这就是中国古代一直把“忠孝”作为最高道德的原因所在。
3、同样地道理,古代的“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是建立在君王具有权威的基础上的。所谓的“礼不下庶人”,是说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资格享用自己的“礼”(权利),而不是说君臣之间的礼仪就不存在于庶人之中。事实上,在封建时代,一个“有礼”的下属对君王的尊敬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其岳父胡屠户对他说话的语气都变了——“相公,你真是好福气!你这堂屋,连前面跑马走犬,还宽阔哩!你将来生了官,还怕不够使钱?”可见,只要君王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地位,不失去自己的权威,上下尊卑的秩序就算建立了起来,所谓的“礼”也就有了根基。
4、反过来,当“礼”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审视一下权威有没有问题了。明朝末年,皇帝昏聩,臣子无方,社会动荡,百姓流离。于是有人就鼓吹要恢复古代那些贤明君主的时代,认为“三代之下,唯秦可法”,因为“秦政未尝不礼也”(王夫之《读通鉴论》)。这种想法其实是有问题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建立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这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汉朝虽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乐之治,可是汉唐之时,中国的中央集权比秦时大大不如。汉唐的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力有限,与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相比,实在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要说唐朝节度使的设置,使得地方势力直接威胁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