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和生肖是什么?
年的概念是上古先民发明用于计算年份的符号,它的起点不是以某个历史人物、事件或者朝代命名的,而应该是以某种人们需要记录的时间单位命名的。年作为计时单位,最初可能起源于人们对农事活动的记录和观察。古人根据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将“冬至”到“立春”这一段时期命名为“冬眠”(引申为“蛰伏”)、将“立夏”到“夏至”这一段命名为“芒种”——因为此时草木生长茂盛;他们将“立秋”到“白露”这一段时间命名为“收获”、将“寒露”到“立冬”这时间段命名为“播种”。这些名称都带有极强的时令性和农耕色彩。
随着社会的演化,人们逐渐形成了基于农历的阴阳合历,用闰月来解决阴历与阳历之间时间单位的矛盾,并且发展出天干地支计日法来配合农历记月份。这种计日法则在汉代以后得到确立并保存至今。干支记日是用来表示农历日历中某一天的具体位置。它以甲、乙、丙、丁等10个字表示农历每月的第1~30天。
由于农历中的每月大小不一样,大者30天,小者29天,再加上闰月的存在,所以干支纪日会有闰月加上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此外还有“初”、“卯”、“末”等来表示日期的词语。 到了现代,尤其是计算机普及之后,我们习惯用公元纪年,并用数码相机、视频录像带等记录时间,这类物质所记录的时间是连续的毫无差错的四位数,显然不适合用于表达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每一天的顺序。于是我们就用了干支记日法来弥补这个空缺——例如用“甲子日”代替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一个节气,用“乙丑月”代替农历中的一个月份。虽然公历和农历相差不少,但是两者结合却能够完美地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