珰是什么生肖?
“珰”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作饰物解,但在古代还有“充耳”的意思,即现在所谓的“戴耳环”(在清人叶梦珠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甚至直接把“充耳”和“戴耳环”划等号);而古人所谓“充耳”之“耳”,不是我们如今说的耳朵,而是耳垂(因为古代之“耳”是没有耳廓的,只有一点微微上翘的附耳),所以“珰”初文可能是像用绳子穿过耳垂的样子,后来字形逐渐简化,才变成如今的“珰”“璫”“䝞”。
那么既然“珰”在古代有“充耳”之意,这就不得不说到古人的“耳饰”了——古人在佩玉的同时也佩戴着用来“充耳”的饰物,这些饰物有的是天然生成的(如玉石中的“随型玉”或宝石中的“晶石”),但更多则是人工制造的(多为镶嵌在孔穴中的装饰品)。不过无论是不是人工制造,这些“充耳”的饰物都算佩玉的一部分,因此古人在书写时往往就在“佩玉”一词的前面加以表示数量的词,来指代这些“充耳”的饰物。比如两个字的是“二佩”,三个字的是“三佩”,而四个字的则是“四佩”。
这种称呼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只是现在多用“耳环”代替了古代的“佩玉”——由于“珮”是后起字,而且“佩”与“珮”在古代有时通用,所以我们今天说“一对耳环”时,古文则往往表示为“一對珮”! 至于楼主问的“谁见过带铃铛的耳环吗”,那我是见过的:我奶奶的耳朵上曾经戴过这样的“鈴鐺耳环”(我奶奶生于上世纪20年代),只不过她那是纯金的,而且也不是我看到的唯一的一副金耳环,因为我见过另一个类似形状的金耳环,除了略大略宽,其他都很相似,只是我这个没有铃铛。而我也曾在旧货市场见到过类似的银质铃铛,不过卖家说是仿制傣族的首饰。 我还见过一种更为奇特的“耳环”——那就是把一串念珠穿成项链的形状,然后挂于耳际。如果这串念珠是108颗,那么它的形状就恰好和现代女性最流行的“choker”一样。(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