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十二生肖什么生肖?
十二宫是古代星象家将黄道带分成24等份,每等份30度,以子午线为起点,从冬至开始,每15天划分一个时段,经过春分点进入下一个区间,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每个区间都有一个名字,从“子鼠”开始到“亥猪”结束,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区间的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变化来推算年月日时了。 在古人看来,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当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某些特殊的日期有不寻常的现象发生时,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理论进行反推,以此确定发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准确时间。于是,他们建立了这样一个逻辑体系:先确定某一事件的特定时间,然后反向推算事件发生的日期,最后确定具体发生在哪一天。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余闻阴阳三十七候,以为阴阳者,日月升沉之候也……一日一夜五十营,周而复始。”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人体新陈代谢的周期性规律并把它命名为“阴阳二十五人”。而这条记载又恰好与《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相匹配。 “五行”原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后人依据五行相生的原则将五材分配给五脏,又以五行相克的道理制定出“五行胜复”理论用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生理上,“行”指运行不止;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不论阳气还是阴气都有其特定的运行路线和时间节点,这就是“五十营”或者叫“五十周”。
根据古书上的描述,“五十营”或“五十周”的时间应该是2.5秒。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已经无从考证,反正它不是按照1分钟60秒或者1小时60分钟来的。既然有时间节点,就有可检测的表象。现代科学已经能够很好地测量心脏电信号发出去的时间和肌肉收到电信号后做出的反应速度。 研究表明,心房收缩与舒张各占75%的时间(即1秒钟),剩余25%的时间用于血液循环,因此每搏动一次,全身血循环就要行驶19毫米,相当于身体高度的四分之一。一昼夜24小时内,心脏要跳荡86400次。
古人虽然没能测出心跳的频率,但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规律——睡眠的规律。在他们的记忆中,白天与黑夜各占整个时间的比例大约是3比1。而在现代人类学家眼里,这一比例是1比4。无论白天与黑夜如何划分,人们每天总是要睡着两次,每次大约都是4个钟头。如果按1比4的比例计算,那么一昼夜睡眠时间就应该有16个小时。但如果按3比1的比例计算,一天总睡眠时间就应该是20个小时。这多出来的4个小时就是打一个盹儿的时间。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和人都会调整自己的生理机能。例如,当周围亮度降低时,眼睛的瞳孔就会缩小;当看到令人兴奋的东西时,心率就会加速;遇到恐惧的事情时,血压则会突然上升等等。这些都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除了本能以外,人的很多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例如,使用工具和烹饪饮食就是由大脑皮层的分析器和其他感觉器官以及运动系统经反复训练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同样,对时间的计算和对数字的加减也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实现的。由于不同的人脑发育程度有所差异,加之后天所受到的训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计算能力的强弱是不同的。 但是,无论是通过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能力,所有这些东西最终都要归诸于大脑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这种处理信息的最快时间单位就是“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