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肖都有什么?

兰冠博兰冠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公元647年,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法显前往西欧留学(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过去的)。他在游记中提到了当时印度人的十二生肖。 “子 鼠”

“丑 牛”

“寅 虎”

“卯 兔”

“辰 龙”

“巳 蛇”

“午 马”

“未 羊”

“申 猴”

“酉 鸡”

“戌 狗”

“亥 猪” 在十二地支中,除了“子鼠年”和“丑牛年”外,其他每一年都包含两种动物。也就是说,古印度人认为每年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分别是两种动物的领地。 “子月”也被称为“鼠月”或“阳鼠月”。同样道理,“丑月”被称为“牛月”或是“阴鼠月”。古人说的“子鼠”“丑牛”其实就是现在的“阳历1月”和“2月”。

而“阳历3月”也就是现在“寅月”在古代印度的典籍中却没有提到关于“寅虎”的记载。这似乎有点自相矛盾了。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古印度的历法中有一年只有三季,没有四季之分。他们的农历也是按照“孟春、仲夏、季秋”来划分每一年的。所以才会有“正月”、“二月”,但没有“三月”。我们常说的“立春”在印度历法中其实属于“正月”或者“孟春”。

如果按这个规律推算的话,那么今年应该是“印度鼠年”——2020年应该是“阴历年”即“丑年”。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因为古印度的历法中有一个“闰月”制度。这种制度大概类似于我们现在农历月份中的“闰月”,用来调节公历与农历之间的天数。如果某一年阴阳历天数差距太大,就需要增加一个闰月来调整。

根据《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国汉代出现过两次“十四闰月”的情况,一次是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到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间,还有一次是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到永寿元年(公元155年】间。每次出现“闰月”,都要把随后的这个月计入下一年。例如,刘辉为了计算方便,就把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到“五年”(公元前53年)连在一起作为“六年”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实际上是把后面这个“闰月”放入了“下一年”。 而古印度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他们有一次使用了十四个月的太阴历,然后计入下一年的情况。由于我国的史书对这一段时间缺乏记载,所以无法得知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需要用这么多天来计算一个月。

据说,当时恒河流域发生了一次日食,因此需要增加一个月的太阴历来调整。但是,这一次“闰月”是否真的增加了呢?有学者提出质疑。因为,如果真加上一个月的话,那么第二年就应该有十三个月了。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目前,这种情况似乎更可能是把这一年后续的一个月计入了次年。 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年的“阳历3月”就确实是“阴历2月”,正是“子月”,也就是“属鼠月”。而“阴历四月”就是“阳历五月”,正是“属虎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