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排列第一是什么生肖?
1,子(鼠)~23时—早晨1~3时 子时是十二个时辰的第一个,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子时也是现在的午夜0时至凌晨1时。在这期间出生的人属相为鼠。《晋书·宣帝纪论》中有“若夫玄象肇辟,元气萌津,昭穆相承,承流而诞”的话来称赞这位开国皇帝的出生。 “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天地”这是中国古人最朴素的宇宙观,认为人的出生与父母和天地有关。所以古人看到子时这一天的开始,便联想到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想到太阳月亮星辰在空中的运行,将“子”作为自己的生肖。这是一种原始的“天人感应”的思想。 这种思想后来被儒家推崇。《周易·乾》中就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乎天”的话。把“子”比附为天。并据此创作了表示阴阳交媾、万物始生的“先天八卦图”
2,丑(牛)~1时至3时 接着就是第二的“丑”时,这时候天刚亮,夜正在渐渐消失。这时出生的属牛。 关于牛的起源,古书中记载很多。如《述异记》中说“舜耕于历山,禹耕于涂山,汤耕于亳……”这里的“牛”是指古代农具之一。《汉书·食货志下》中也有类似说法,只是这里“牛”作动词用,指“耕作”的意思。这些记载说明“牛”在古代是一种劳动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牛”由一种实物慢慢变成了象征性的事物。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勤劳的人,用“老黄牛”来象征勤勤恳恳的人。这时的“牛”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生肖,而是一种美德的象征。 3,寅(虎)~3时至5时 接下去是第三个“寅”时,这也是现在早晨的3至5时。这时候出生的人属相为虎。 老虎的形象在古代书籍中记载较多。但关于老虎的发今地却存在争议。有“华南之祖”的说法,认为华南地区最早出现的人类是华夏族,因此老虎也起源于该地区;还有“长江之祖”一说,认为长江流域才是老虎的原源地。 与“子”和“丑”相比,古人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到汉朝以后出现了“隶书”,到了魏晋南北朝又出现了“行书”和“楷书”。但“草书”一直延续下来,直到现在我们的汉字还是这样的。由于草书的连笔,很容易把“寅”的偏旁弄混,于是就有了“春”字。所以古人常把“寅”叫作“虎”或者“春”。如“寅时”又称作“凌晨”“黎明”等。 4,卯(兔)~5时至7时 在第四个“卯”时,夜色已经完全消失了,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一切都变得生机盎然起来。在这一天里的这个时刻,出生的人属兔。
兔与猴一样,属于月宫的动物。关于月的传说,古书上有很多记载。最早的要属《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昔羿射九日,落為沃焦。爱妻嫦娥,窃王母不死之药服之,奔月宫。”这里将“月”想象成月亮女神居住的地方。《淮南子·地形篇》中也说:“月中有桂树。” 5,辰(龙)~7时至9时 接着便是第五个“辰”时,此时太阳更烈了一些,在天空中天上的云彩也被阳光染成了五颜六色。在地面上,小草和小花也开始争奇斗艳。在这一天里的这个时刻,属蛇或属龙。 对于龙的原始形象,古书上有记载的很少。但关于龙的起源,考古学家们给出了答案。1983年,专家们在湖南澧县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现了玉璧,上面刻有两条相互缠绕的龙。虽然此时的龙只有“形”没有“神”,但它却是现实中龙的原型。其他的像辽宁绥中县出土的玉龙、江苏南通发现的战国玉佩上都出现了龙的图案。这些龙的形状基本相似,都长着头顶隆起、口大口阔、鼻孔上翻、双眼凸出、下巴还拖着长长的尾巴。
6,巳(蛇)~9时至11时 然后在第六个“巳”时,太阳已经升得高高得,天空中充满了火热的正能量。大地上的生物都开始活动了起来,蛇也出来觅食了。在这个时刻出生在今天的人属蛇人。 蛇的原始形象跟今天的蛇差不多,身细长,身上有许多鳞片。而且行动也很缓慢。所以古人看到蛇就会想起它那细长的身体,慢慢地移动着。并由此创制了“巳”字。 7,午(马)~11时至13时 接着是第七个“午”时,也就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在此时出生的人属马。 古代的骑马与今天我们意义上的骑马不同,它主要指的是骑坐在马背上。所以马背上的民族更多体现的是草原游牧文化。这在今天的内蒙古等地仍能找到马的原始形象的证据。在蒙古草原的古墓中发现过不少陶马。它们高鼻深目,长着明显的鬃毛,跟我们今天看到的马不相上下。
另外,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物中也有马的图形。它们跟今天我们所见的马相差无儿。 8,未(羊)~13时至15时 然后是第八个“未”时,也就是下午13时至15时。在此时出生的人属羊。 跟马一样,羊在古代也主要是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畜种饲养的。所以在古代文献中有关羊的形象的记载很多。如东汉末年徐庶给诸葛亮写的信中就提到“聊写信尾,供写羊羹”,这里的“羊羹”就是用羊肉煮成的汤。再如北宋时宋徽宗喜欢画羊,他所著的《芙蓉园燕》一图中,就有只“羊羔浸软熟,颜色似凝酥”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