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生肖是什么意思?
前面的12属相,是根据人的出生年份来确定的。比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等。为什么选择这12个动物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们发现这12个动物的年份最终能排成一个循环,也就是60年一轮回,因此称为“甲子”年,也叫“轮回”或“花甲”。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12个动物呢?因为古人通过观察发现这12个动物与每年的年份有很大关系(现在来看是绝对关系的),具体的关系如下: 也就是说,每隔60年这12种生辰的动物会重复出现一次。而且出现在农历的正月到十二月当中。
当然有人会问那每个月会出现哪些动物呢?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水平,不过古书中有记载的月份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每月都是按照“地支”记月,而“地支”与“十二生肖”正好对应,每个月出现的动物也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顺序打乱了而已。比如出生在农历三月的人,根据“地支”排序是“寅卯辰”,其中第三个就是“卯”月,而这个月出现在第4位的就是“鼠”;排在第5位的“巳”月,就是“蛇”;最后一个是“未”月,所以“羊”就在这个月里。
前面的字,如“甲子”,一般表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天干”中的“甲”字。天干次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后面生肖的字,是地支中与天干相对应的字。
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两两组合,又可纪年记时。如甲子、乙丑、丙寅……等,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因此又叫“六十花甲子”。
干支纪年,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我国农历的纪年和十二生肖相配为一个甲子周(即60年一个周期),所以,我国的农历和十二生肖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被称作“中国年历”和“中国纪年”。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这个名称,在民间虽然普遍使用,但并不准确,按民俗学专家的考证,十二生肖的叫法最早记载在南北朝,如沈炯《十二属诗》。据此,在十二生肖之前,皆统一地称十二属、十二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