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月中什么生肖?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可以写出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先放结论,五月十五的月亮,无论是古神话传说还是现代科学都表明,是“十六圆”或者“十四圆”,和十二生肖无关。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月初的时候看到月亮是“扁扁的”“弯弯的”“月牙儿”;到了月末却能看到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这是不是古人所谓的“望”呢?其实,这种月相变化叫做“朔望月”,即从一个新月变成满月再变回新月的周期。 “朔望月”长度约为29.5306天,而公历每月只有29或30天,这样就会出现月末“撞节”的情况:这个月还没过完就提前进入下个月了,或者这个月刚开头却已经来到月末。
对于农历来说,这种现象就是“闰”了。如果某个农历月份出现这种情况,这个月就是“闰月”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一个月中出现两次“望”,也就是出现两次又大又圆的月亮呢?当然可能!只不过这么“巧”的事情在农历里是不会出现的。但如果把视角放到更长时间上,比如一年或者几年,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我国古代认为的“十二月建”中,“午”月和“未”月出现频率最高,其中“未”月就是夏天最热的月份。原因也很简单,夏季白天时间越来越长,傍晚时分月亮逐渐升起,而在正午时则达到顶端。随着地球公转,月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不断变化,每个月的正午时刻也在调整,因此有“午月见午月,未月见未月”之说。不过,尽管夏季的两个月出现频率高,但每个月中“望”出现的日期却是极不稳定的(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无关)。
例如,在唐朝,正月、十月、十二月通常有“望”;宋朝时,四月和十二月常有“望”;元朝以后,二月和十一月成了经常出现“望”的月份……也就是说,如果按月计算的话,几个月后出现一次“望”是很正常的,两年不见“望”也是正常情况。 那是不是出现了“望”,月亮就显得很大很圆呢?并非如此!出现“望”的那个夜晚,地球表面的人可以看到月亮的弧面全部位于地面上空,看起来确实是又大又圆,但这只是月亮的本影部分。然而,月亮的本影面积仅占其总表面积的17%,剩余83%都是半影区域——这些区域在“望”的时候都呈现明亮的轮廓,所以并不显得“大”也不显得“圆”,反而给人一种“瘦长”的感觉。
直到农历十九左右,月亮由“瘦长”逐步变为“圆盘”,直到下一个“望”前夕,月亮又由“圆盘”逐步变成“瘦长”。整个过程就像圆舞曲一样,每个月一次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