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什么系?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共分为12大类,172小类。这12大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其中,工学类所包含的专业最多,多达60个。从专业划分上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基本包含了人类所能研究学习的全部领域。
按照学院、系、教研室的模式,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是欧美多数院校普遍实行的学院制。学院制是最早产生的管理模式。比如剑桥、牛津、耶鲁等大学,就是典型的以学院制为主管理的高校。
我们常用的学院、系、专业和研究所等名词,其实都是高校中根据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教学行政组织机构。这些名词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并不存在行政级别上的隶属关系。
1、学院通常是高校的二级教学与科研单位,一般由若干相近性质的系组合而成,本身就有很大的独立性,在招生、科研、教学以及经费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一般来讲,综合性大学和规模较大的院校才会设学院,有的学院再下设系。像中南大学,其有30个直属学院,其中包括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等,下面还有系和专业。但北京电影学院只有一个电影艺术学院,下面直接设系。
2、系通常由相同或相关专业组合而成,是高校中按专业分工的教学与科研单位。系在专业范围内,也是具有相当自主权的实体单位,如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实验室主任组成的“系领导三人小组”就是系里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有的高校中只有系,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下设10个系。
3、专业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最基本的单位,是系下设的机构。比如北京大学电子系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当然,有的高校根据其专业特点,并未按专业来设置教学管理机构,如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础学院就是按课程中心来设置教学管理机构的。
“研究所”则主要负责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常按学科归属相应的学院或系,其规模、性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在很多研究型大学,都是有学院(或系)和研究所并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