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是高中还是大学?
体校分为中专性质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大学性质的体育院校,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一下: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简称体校,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和组织形式。中国体校是在总结推广建国以来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经验基础上建立的,1957年起在各省、市、自治区发展。
体校分为业余体校和竞技体校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文化课以外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从事运动训练,学制为两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后者是在文化课的同时进行系统运动训练,学制一般为三至六年。
从1979年起,中国正式开始试行在中、小学建立体育运动队代替竞技体校,并开始发展少年儿童体育活动中心替代业余体校。体育院校就是以体育为主,研究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科研、体育管理的大学。
中国的体育院校是在总结发展建国以来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教练员训练员班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于1952年正式建立的,当时仅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等各大行政区和部分省、市设有体育学院和体育师范学院(或系)。1960—1964年各类体育院、系和部分体育系陆续改为体育学院。
在1952—1965年的13年中,高等体育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合格的专门人才。在此期间还发展了3所中等体育专业学校。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体育院、系先后被撤销或改名、合并,部分体育干部到其他院校兼课或到其他单位劳动。1977年以后,体育院校开始恢复。
到1983年秋,全国已有12所体育学院和100多所师范院校体育系及1所中等专业体育学校。1983年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达7000余人。从1952年至1983年,高等体育院校共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中专毕业2000余人。
中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大多到业余体校、少年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及地方、厂矿、部队的体育单位做教练员,还有一部分分配到体育系统及其他单位做其他体育工作。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在国家各级体委组织、领导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县(区)体育部门从事体育管理、行政方面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各级冬、夏季运动项目运动学校和专业队及高等院校、部队、厂矿做教练员、运动训练管理干部;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被分配到高等院校、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及师范院校体育系、体委系统和社会其他单位从事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社会体育指导及新闻、编译、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