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多,涉及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教育方法和自身行为等。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体行为等对其子女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学困生家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如溺爱式或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对孩子们过分溺爱,孩子的一切要求和选择都满足,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很难适应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孩子恐惧不安,缺乏自信,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不愿动手、动脑,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性,成为以后的学困生。
2、家庭结构不完整、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如父母离异、分居的家庭,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孤独、敏感,难以融入班集体,也影响了他们学习。另外,农村家长因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对孩子的关注往往集中在生活方面,忽视了孩子学习方面的辅导。
第二,忽视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一是幼儿园提前入学。有的幼儿园不顾幼儿实际,招收不足龄儿童入学、提前学习识字运算技能,使幼儿负担过重,影响生长发育。二是幼儿园教育内容不合要求。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忽视对儿童注意力、意志力等基本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三,社会不良文化影响。
受社会上“神童热”、“超常儿童”等宣传的影响,家长过分关注智商超前问题,不注重儿童的基本习惯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四,小学教育的失误。
一是教学内容不适合。如数学教学中对某些计算技能训练过多,不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造成许多学生计算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学方法简单、机械。
五是学科与学科间,如语数和数理化学科间的学习内容、方法不连贯,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六是低年级时知识掌握不充分,到了高年级,难度加大,使学生难以接受,产生了消极情绪。
七是小学对幼儿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的培养重视不够,使部分学困生对小学生活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