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教什么?
提到老师,人们马上会想到,教师是教书的,也就是教孩子们学习的。但是家长们,你们错了,老师是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者,是孩子们好习惯的好父母,坏习惯的魔法师。
什么是好老师?怎样做家长?
1、老师是孩子习惯的保障
孩子走进校门的第一步,就意味着他开始接受集体的生活,接受集体的生活,就意味着要遵守集体的规矩。那第一个要练就是孩子的礼仪礼貌,第二个就是行为习惯。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难。可这都是一个孩子真正融入集体生活的必备条件。那怎么办呢?只能靠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严加约束。当然这并不是老师的工作重点,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到了孩子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习惯了那样的模式之后,老师的工作重点自然转移,会放在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这些对于一个孩子长期的成长来说更有影响的条件。
2、家长和老师配合
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场所,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完全不同。但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场所,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不同,又使双方的教育等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家长和老师,作为两个教育孩子的不同场所,而又有联系的教育者,配合,就是最好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配合好,使孩子在家和校两个环境的相互影响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最重要的是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家长最好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卫生习惯,以便孩子能快速适应集体生活。(这一点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培养)第二个方面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
家庭教育是不同的教育场所,不同的教育场所,就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但是又相互的联系,所以说,两个教育场所教育内容的不同,就有相互的联系,而配合教育就是把联系的地方,处理好,处理好了就有很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家和校的结合有哪些方式呢?那就是一定要常沟通,常沟通,才会了解孩子真实情况,也才更好的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才可以更好的配合教育。
老师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知识怎么去学习,懂得生活的卫生常识,懂得生活,懂得自理生活,懂得劳动,懂得如何关心他人,懂得帮助别人,如何尊重他人, 如何平等对待他人。懂得遵守纪律,懂得什么是权利,什么是行为规范。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正确,知道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会探究寻找自己的答案,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孩子敢于竞争,勇于创新。让孩子懂得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环保与健康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