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粹刚小学现在何处?
1956年,昆明市的东市区有了一所新的中学——昆明市第一十一中学,校址设在昆明东郊的福春街81号。同年,十一中开始设小学部,为十一中附属小学,1964年独立为昆明市盘龙区第一中心小学,1969年改校名为昆明市东风巷工农兵小学,1971年更为现在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青年广场小学。
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委副书记张发宝等省、市领导到省城昆明上学参观、深入教学第一线时,对青年广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给予很高评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南海秘书局的同志到学校听课,回家后写工作笔记时,评价学校是“一所被遗忘在深山的学校,一所没有差生,崇尚学习,充满活力的学校,一所让学生们欢天喜地的学校,一所让家长放心的学校,一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学校。”
曾担任青年广场小学校长的吕佩云说:“由于历史原因,青年广场小学有些辉煌,也经历了很多坎坷。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校附属了几个分校,包括现在的东风路小学、大观小学、翠渔小学以及黑龙潭小学。但当时,这些分校的硬件不好,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些分校一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才收回。”
与附属学校分开后,青年广场小学走上平稳的发展道路,虽然曾一度借助于原昆明化工研究院的院落办学十年,但是,依托省市科研单位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以文化陶治心灵,用科技引领未来”为办学思路,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创办了学校的科学教育基地和科技活动中心;84年创办了昆明市第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双语实验学校——昆明市荟萃小学;88年创办了昆明市第一所以机器人为主的科技教育实验学校——昆明市育智实验学校;92年创办了为残疾儿童举办的昆明市仁爱学校;96年创办了昆明市第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富民县慈良中心校;1998年创办了第一所盘龙小学——盘龙区人民东路小学校;2000年创办了双语幼儿园……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以爱为先,勇于创造,追求一流”的校训,“文明、刻苦、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善教、严谨、博学”的教风,“自主、勤奋、踏实、进取”的学风,独特的“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人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
吕佩云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并没有取得让人满意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在教育的各种评比中,学校很少排在前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有着多年办学历史,有着辉煌历史和当下窘迫状况的学校,却深深地铭刻在老昆明人的心中。“上世纪50、60年代,青年广场小学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那里面的学生不少都是当时厂矿企业及机关部门的干部子女。”很多老昆明这样回忆。
吕佩云说,当年的青年广场小学,无论从教学设施、设备还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都是一流的。学校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品,有漂亮的日本庭院,有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图书馆、音乐厅、体操房、美术室、音乐室……还有一座当时全市一流的科学馆。特别是科学馆,里面有一层是专门展出的,展览的内容总是不断地更换,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方面的科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感受科学,给学生知识的力量。
而在学生方面,当年选拔进入青年广场小学的学生,一般都是在相关部门及学校的各种竞赛中获奖的人才,可以说,青年广场小学的学生是当时省、市、区拔尖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且,当时学校的数学、外语教育教学质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