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多利亚小学?
维新小学是一间获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成果奖的普通小学,创办于1913年,学校以“勤、谨、诚、信”为校训,以“培养合格小公民”为培养目标,“乐群、崇实、尚武、臻美”为校风,注重加强学生品德教育,被赞为“港岛贵族学校”。
维新小学前身是皇府街公学,初设于大清北京皇城午门之内,后迁出城改为大学士陈孚封宅,1913年正式创立,定名维新小学。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由香港华南教育协会接办,改名为“华南学校”,划为七八两年级,附设中学部,设立学生军。1950年由廖翠屏女士接办,复名“国维新小学”,开办六年班。1959年改名“维新小学”。1979年由陈汉伦女士接办,对课程进行了大变革,使维新小学成为香港首创综合制课程的学校。
位于香港岛的湾仔区,邻近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其前身是创办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台北道范家书院。光绪八年(1882年)范家书院改属香港官立中小学堂余部,易名为皇府街公学。办学宗旨为传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封建伦理道德。宣统三年(1911年),改称皇府小学。
1913年,皇府街公学改办为维新小学。1939年,停办一至三年级。1941年,日军侵港,维新小学停顿。1945年香港光复,原校董事复办学校,定名为“国维新小学”。1949年,校名再易为“维新小学”。1953年,创办六年制小学。1954年,香港发生沙士病疫,学校临时停办。1957年,黄蕙馨女士接办维新小学,改办两年制小学。1959年,黄蕙馨女士退休,廖翠屏女士继任校长,维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等条件获得极大改善。廖校致力推行新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德、智、体、美、群、真”合格的小公民。
1967年“港九小学校长会”成立,廖翠屏女士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促进了香港各区小学间的交流。1970年学校举行首次运动会,1972年学校成立童子军大队。1975年,李宝泉先生任香港维新小学校监。1979年廖翠屏女士退休,香港著名教育学家陈汉伦女士出任校长。 陈校长期推动课程改革,成立综合制学校。1980年为一年级学生设立英文班。1983年设立业余幼儿园。1985年2月维新小学成立校友总会。1994年6月经香港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改为免学费学校。1994年9月增设幼儿园小一班至小三班。1996年6月,廖翠屏女士再出任维新小学校监,领导全校师生进行“绿色清洁运动”。
维新小学培养的学生素质好、能力强,在国际和国内活动中表现优异。五十年代中期,香港儿童绘画赛开始,维新小学即经常获选优秀作品。1967年,学生莫乃光以《长城》画夺得香港儿童绘画冠军。1973年,学生李少兰以《我们的梦想》获得香港总督亲自颁发奖学金。1984年,张凯琳同学代表香港小学生,出席北京建国三十五周年庆典,成为香港首席小代表。2001年5月维新小学学生范思琼获选“第十届世界电脑节之星”,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香港小学生。 维新小学的学生音乐、体育、艺术方面的成绩同样骄人。1967年学生张宝莲加入雅韵国乐合唱团,参加日本东京国际音乐节,并获得金奖。1974年“维新少年之歌”乐队参与制作大型彩色电视儿童剧《好小子,好人缘》的音乐,1977年,乐队灌录首张英文唱片,获得空前成功。自1958年起,维新小学小学生组成足球队,屡获佳绩。1973年校队升上甲组后,连续十三年在乙组以下的各组别均获冠军。1995年至今,女子足球成为维新小学院的强势体育活动。
除了体育活动,维新小学在科技、书法、绘画、美术、音乐方面均培养出了众多才华洋溢的小学生。1969年学生林振宇设计的塑料花荣获香港工展会金奖。
1971年梁志诚同学的书法代表恒香茶楼赴美国展览。1973年张岳权同学创作的卡通作品在“香港青年绘画大赛”中获得金奖。1974年马冠良在“庆祝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美术展”中,获得小学生组头奖。1976年,罗卓坚设计的风筝比赛中获冠军。1978年学生制作的41款“变形金钢”在“儿童心·社会情”儿童艺术展获香港总督称赞。1982年廖翠屏女士学生罗逸琳被世界华人发明家联谊会选为世界华人小学学生发明家。1997年丁岚同学制作的玩具娃娃在“童心爱世界”活动中获优异奖。同一年,何桂茵同学在“爱世界”绘画比赛中获得优异奖。
维新小学在研究课题、社会服务、社区活动方面同样表现出色。1987年,由梁志诚、张岳权、吴君豪、林振宇组成的“探索队”,以“我心目中的卡通世界”设计获奖。1992年,“超脑”机器人参赛队,在电视及电台宣传“维新”高科技作品。1994年,32组64位同学进行以“我和动物”为主题的动物行为研究课题,1997年,“维新科技小硕士”林展明设计的新型飞机获最佳工程工艺奖。1988年2月,在廖翠屏女士倡导下,“维新小学生义工队”正式成立,参与社会服务。1991年义工队被凤凰台捐资为盲人修建“光明桥”。2002年6月30日维新小学被选为首届“优秀爱心学校”。2003年5月,维新小学再获“爱心学校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