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校的区别?
从两个角度回答该问题,
第一, 从招聘的角度来看;
第二, 从入职后的角度来看。 从一个雇主品牌建设者的角度来说,我更偏向于HR专业领域的认知,因此只谈HR专业的相关知识。 首先明确一个事实,任何一家用人单位在招募人才时,除了极端情况,比如急缺某种人才而短时间内又无法补上的人才缺口,通常都不会只考虑一个人,而是会考虑一拨人,也就是所谓的“后备人才梯队”的概念。无论个人还是单位,在做职业选择和规划时候都要有这个意识。
其次,我们谈用人单位招聘时关注的相关要素,这些要素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两点上——
1)与岗位相关的能力素质;
2)与岗位相匹配的个人特质。 而个人能力素质的打造和个人特质(包括习惯和性格)的形成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就体现为应聘者是否拥有合适的过往经历、是否具备相应的证书等硬性条件以及应聘者的各种软性素质。例如软件素质中的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等。同时,作为未来的员工,你是否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很重要!
当您面对不同单位的面试问题时,先想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从以上两点找到答案。如果是的话,那就是合适的作答思路。 再谈谈入职后,用人单位如何考量一个员工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呢? 用人单位评估的因素依然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
1)能否胜任工作;
2)是否可塑造。 是否胜任工作自不用多说,关键是“可否塑造”这一点值得好好解释一下。
举个例子: 同样做一个项目,有的人处理起来事半功倍,有的人却事倍功半,这其实跟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而这个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的。所以,是否可塑造其实说的就是能否接受培训,能否通过培训改变和提高。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强调的“学习力=执行力+复盘能力”的道理所在。
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我非常赞同“先入主”“角色扮演”等概念,因为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其实就是你过去经历的集合体,你过去的经历一定会对你现在的选择和以后的职业路径产生影响。
无论是刚走入校园的学子还是在业或待业的人士,希望你能把“我选我职”的理念渗透到你的每一个抉择中,因为你的每一个抉择都影响着你人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