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可以代表什么生肖?
看到好多答案都是说老鼠的,但我觉得是牛。 首先,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虫豸解”,就是说在春季的时候,昆虫们会苏醒并解除冻结;而到了夏季,“蚁王当令”“蝇飞鸣堂”,说明蚂蚁和苍蝇开始活跃起来;秋季则“蟋蟀居壁,蜻蜒飞兮”;冬季则是“虫豸潜蛰,燕雀伏藏”。这段话中除了提到了蝉之外,没有提到其他虫子。那么也就是说在其他季节里,这些昆虫都不算太活跃,或者至少是没有到“王”的程度。而在冬季,所有昆虫都冬眠了。只有老鼠和黄鼠狼(这个动物本来属于鼬科,和老鼠不是近亲)因为体型较小,不具备“为王”的条件,所以能够在冬天里继续活动。所以说,从《周书》里的这段记载来看,老鼠应该不属于虫。
其次,中国古人把生活周期较长的动物划分到了“兽”类,而把生活周期较短的动植物划分到“虫”类。按照这个标准,家养的猪、羊等家禽应该都属于“虫”。而所谓“六畜”中的马、牛、驴等草食性动物都不属“虫”,是因为它们的消化过程比较缓慢,不像鸟类的消化过程可以快速积累热量,因此在寒冷的季节也能继续觅食。而作为“杂食性动物”的老鼠却跟这些反刍动物不在一类,说明它的消化过程是非常快速的,类似于鸟类,所以在严酷的寒冬,老鼠也可以吃不下什么东西,但至少可以保持一天到晚都在寻找食物的状态。
第三,古人对神灵的祭祀,主要是祭天、地与五祀(门、户、井、灶、中),而唯独没有祭“虫”的记载。相反,在原始崇拜中,很多民族都把蛇当成是自己的祖先——因为蛇在冷血动物中属于行动非常敏捷的一种,并且可以在体内储存大量脂肪以抵御严寒,所以它在冬天也可以像鸟一样随时找到食物。蛇在冬天也总是“吐丝成茧”,变成“蛹”(这在原始部落里被误以为是在“睡觉”),直到春天来临才破蛹而出。这种“休眠”——变温——复苏的模式,正符合原始初民对于“生命循环”的理解。作为“神”的蛇,其形态就自然会被想象成为“圆弯”状——这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完全是吻合的。至于像虎、狼之类的野兽,虽然属于“兽”,但却不是“祭祀”的对象,原因是它们不但吃荤,还有“护食”的习性(老虎、狮子等猛兽都有摧毁敌手咀嚼骨骸的行为)。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把肉吃到自己的肚子里,而是会把食物先供奉给神仙,然后等着神仙来享受。如果神不吃这些食物的话,人肯定也就不会吃了。由于蛇是冷血动物,且具备“冬眠”的特性,因此它符合“敬神”的全部条件。所以,我猜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应该是祭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