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猪种什么花?
猪是一种家畜,与十二生肖的其他动物不一样,它既不是由某种图腾演化而来的,也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存在物。那么为什么生肖中会有猪呢?这就要从农历的计年方法说起了。 按照天干地支的组合,年份分别用“甲子”、“乙丑”等表示;月份则以“寅月”、“卯月”表示。但这样的记年法没有将每年的第一天包括在内。而古代的农事又非常重视每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称之为“元旦”或“元日”。所以,为了表示这一天,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当天置于一年的首位。
由于农历是阴阳历,一年有354天到357天的区别,这样到第二年,年初的第一天就不能和上一年初的第一天天干地支相匹配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一种“置闰”的方法来解决。就是在特定年份里,增加一个月,把这一年称为“闰X年”。而在农历的每个月里,也有一个类似“闰月”的概念,称为“闰XX月”。在“闰XX月”里的每一天都被称为“闰日”。
知道了“闰”的来由,问题又来了。如果某年出生的人,出生日在月初,那倒好办,直接加上一个月的日历就可以了。但如果出生在月中呢?加一个闰日当然可以,但这势必会搅乱这一年的节气变化。怎么办?还是古人聪明,他们想出了“拆中”的办法。也就是把月份分成前后两节,前面叫上旬、中旬,后面叫下旬。这样的话,就算农历中有闰日,也不会影响节气的变化。
当然,如果这个月底有两天的农历节日的话,就另当别论了,这种情况就被称作“双闰”。 “拆中”的办法的确解决了农历节气与月历日期重合的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阳历中,1月、2月各只有三十天,但却有两个闰日;而6月、7月各有三十一日,却只有一个闰日。这样一来,十二个星座的阳历日期就不均衡了。为此,古罗马人又把每个月的分法加以改进,在“拆中”的基础上添加了“插班”的做法。即在每月的两节中间,再插入若干天。这样不仅完全解决了阳历日期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且还避免了因“双闰”造成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