锕是代表什么生肖?

翟思佳翟思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锕”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集韵》《类篇》五加切,音鴉。《玉篇》鈑屬。《篇海》银也。又《正字通》與鸦通。《前漢·東方朔傳》朔善爲文賦,輒極壯麗。嘗作《鸚鵡頌》。其詞曰:“金鈑銀罂,碧綠琉璃。黃金為口,白玉為肌。”師古曰:“鈑,鉻也;瓔,罌也。” 据此,“鈑”即“錟”之俗寫,而釕屬,所以首字為“釓”。《字彙補》亦云:“釔,鈚属。”《集韻》注“鴉”的音調與注“鈚”相同,則此處之“釓”當读bī(悲)。

再查“鴉”字的古文字形,可知其本象鳥狀,下部為口形,與上部的鳥構成「烏」字。但「烏」字在漢代隸書及今文字形中,下部常常出現一短橫,形成「烏」或「乌」。 由此可見,「烏」字或「乌」字形的下部,從造字來看本應是口,但在漢代隶书及後代的楷书結構中,「口」字形通常被一筆帶過,看不清楚了,因而被誤認為是一橫。這裡面的關係很複雜,詳情請參閱李零《論「烏」、「烏」的字形》[6]一文。

簡言之,古代的「鈅」就是「烏」,而「鏨」即是「鈅」,二者的本義都是指鐘磬一類的樂器。 上述各項內容均出《說文解字·釒部》 段玉裁注:“鏨者,鑿也。以鑿擊銅鐵而得其聲。从金字。”

由於古代鑄幣多用銅,鍛製兵器多使用鐵,因此「鏨」字又引申為「鑄」的意思。錢锺書先生對此有所批評:“蓋今人之誤用字,有甚于古人者。……《釋名》‘鏨’,‘擿也,以錐擿破銅铁令聲聞也’。今人稱銅鐵為‘金属’,言鑄錢、鑄劍,真不知何所指矣!”(《管锥編 ·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選》) 「鏨」又有「刻」的意思。 以上各義皆讀zhí(直)。

明代徐鉉所著《古今印典》記載了秦代「小呂儀」的金印,長方形,頂角有三鏜孔,四邊有欄杆,正中有一小紐。 清人王昶所著《金石萃編》收有西漢魯恭王的「太師益壽」銘文印,寬方柱形,頂部有一方形的鈕,四周有欄干,共九個鏜孔。 以上兩印,其頂部的鏜孔皆是圆形。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藝術》中提到了一种新穎的印章「章料」,「深紅者如雞子大,薄如紙,可鏤刻篆文,印於絳紗上,以作手巾、扇頁,用極堅密,不滲水。此蓋新進之物,時人有得之者,云来自番國。」 以上各項內容均出《說文》卷十。 段玉裁注:“鋸,今謂之鐫。”“锼,今謂之鏤。” 明程遠撰《士禮居文選序》:“至唐,古文復興,歐陽公作《古文辭》以教學者,自虞、趙諸君外,莫不宗之;而韓昌黎之文,獨標異於衆。韓文奧衍,非精思不能窮,然其機杼,實發於欧公之古文辭。宋元以降,古文雖家數繁變,要其體統,無越歐陽者。我吳中張承旨彥宏,最喜韓公文章,嘗學作之。余少時從承旨學,亦受業於欧阳公之古文辭。迨崇禎壬午,予與陳伯敬同舉孝廉,攜韓文游于白下。丙戌,復攜韓文遊燕京。戊子,復攜韓文訪歐陽公于臨汾。己丑,復攜韓文謁馮開之於廣安。故予之作古文,得力於韓文者深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