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几日十二生肖?
农历不是以“十二生肖”为准的;它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的。 农历是传统意义上的“太阴历”,又称“旧历”、“古历”等。其特点是:每个月以月亮圆缺一次为一个周期(一个朔望月),共有29或30天,十二个月共计354天或者355天。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正好一年时间。与地球公转轨道相吻合。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了这套阴阳合历。由于采用了“置闰法”,使得农历不仅体现了太阳周年运动特征,还大致反映了月球的周而复始变化规律——“月有阴晴圆缺”,具有了公历和阴历的双重性质。 所以,人们可以根据农历推算出朔望月和二十四节气,但无法根据“二十四节气”推导出具体农历日期。
网上搜索“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查询器”即可找到,非常方便。比如,我在百度上输入“惊蛰二月节气的农历日期”,立刻出现了如下信息: 当然,如果仅仅依靠这种方法,很难将农历和公历精确地对应起来。因为我国古人把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一候代表五天,这样每一个节气就有十五天。每年有一二十个节气,加上清明中元等传统节日,时间上相差很大。
为此古人又设置了一个「闰月」,目的是调整节日的时间。每当农历年和公历年的天数相差超过十天时,这一年就会多一个“闰月”——这个月放在2月份之后,或者12个月份的最后。具体放在哪一个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有些年份会出现“闰二月”“闰三月”等情况,这种情况在数学上是存在的。但这种安排并没有使农历和公历的对应变得简单——因为闰月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月之中。 直到“建国后”,官方才确定了“双闰月”的算法,即当出现“闰二月”的时候,下个月就变成“闰三月”,后面再按照普通情况推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