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有几门?
“十二”是指十二种动物,还是指十二月? 如果是前者,答案是十二个。如果指的是后者,答案就复杂了。 一种说法是,古人天文学进步后发现,月亮运行轨迹是一个圆,把这一周分成二十四等份,每两份为一个月相。这种分法产生了农历,而农历一年实际上只有十二个月(即二十四节气),为了补全每个月的月相,每个月中增加了五个“中气”以象征月中阴阳消长的过程。因此农历十二月实际上有“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另一种说法是,农历一年的天数其实不是固定的。在农历“十二”的基础上,闰月或者闰年出现了,这是古代人观察天文发现的规律——“三年一闰”、“十九年七闰”和“三十年一闰”。其中,每逢闰年,十月后多出一个“闰十月”;每逢闰月,十五天后出现一个“闰十五”。这样,原本固定的农历十二个月就变成了不固定的一到十二个月,甚至更多。
当然,闰月、闰年的出现是以阳历(公历)为依据的。有人据此推算,农历全年实际天数可能是384天,也可能是396天,甚至更多——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关于闰月的记载见东汉王充《论衡》:“凡闰月者,二节之余也。”可见古人发现闰月是在农历二月之后。但现代学者认为闰月在阴历十月的可能性更大[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哪种说法,农历中的十二月都对应着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古人将冬至点分为“积气”与“凝寒”,并以此作为划分时序的依据。因此十二月又称为“冬月”或“腊月”。“腊”字有“接”的意思,“冬月接冬至”,也就是说,冬至过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