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代表什么生肖一?
“铨”字,金文如上图所示,象形字,像一种长柄的称量器具,上面是横着的竹篾或木条,下面是放粮食的容器,整个造型用于称量,因此“铨”有称量的含义;另外从字形上看,“金”下面有一个短竖,表示称量的器具上有刻度,因此“铨”也有测量的意思。
《说文》解释“铨”时说它是“衡器也”,就是测量工具的意思(衡器就是秤)。用秤量东西,自然要用钩子勾住要量的事物并提起,这个“钩”就是“銓”下面的“金”,上面的横梁则由“言”来表示。
清人段玉裁注解说“鈞与铨同音,而制异体,义亦相通。”就是说古文字中“钧”“铨”二字同音且字形相近,但是意义不同而且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现在汉语中这两个字也都保留了不同的词性,“钧”是名词,指电镀业中使用的化学制剂,而“铨”还是动词,意思是衡量、测量。 段玉裁注文中又引唐贾公彦疏文说:“问曰:‘经云“权衡”,此云“铨量”,有何分别?’答曰:‘轻重可知者谓之为权,不知轻重谓之为量。’”意思是说,能够直接看到物体有多重叫“权”,这种“权”是有确定数值的;不能看见重量只能大概估量其重量叫做“量”,这种“量”是没有确定数值的。
我们现在的计量单位“斤”继承自古代的计量体系,但是在古代,“斤”和“两”这些基本单位并不是固定重量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一两相当于现在的零点六五千克。如果要用斤来计算,必须标明是“十斤”、“百斤”还是“千斤”,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古书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五十斤鸡肉”、“四百斤面粉”这样的描述,我们今天读起来就觉得非常奇怪:一斤肉是多少克?一斤面粉是多少克?难道古人会分不清一斤等于多少克吗?非也非也,问题出在“斤”这个基本单位是个相对的单位,它得和另一个相对的单位“两”配合使用才能表示一定数量的商品。
由于“两”也是不定值的单位,于是古人就用另一套办法来标度质量:用秤杆上均匀分布的提纽在称重的时候标记出每相等的分量(如半斤八两中的“两”),这就将质量变成了可以数清楚的大小块状,非常方便。
不过,虽然古书中有用秤记载质量的例子(如张衡《西京赋》中“枚速口郎”描写比赛算术的速度,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度尺分寸”),但这样直接记录方法并不普遍,很多情况下还是将数量换算成固定的容量然后加水稀释来表示质量,这种表示方法显然没有直接记录来得精确,但也不失为一种便利的办法——在古代没有标准计量单位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