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出过什么生肖?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气温逐渐升高。从天气的角度来看,夏至是下半年温度最高,最潮湿,最容易中暑的时候。 夏至也是古人计算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恪遵宪度》曰“夏至夏至,五月中。时暑炎热,草木熏郁。”也就是说到了夏至,夏天正式开始。 而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自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在现代天文科学诞生以前,人们用“土圭”测日影的办法来判定立夏、夏至、立秋等等节气,并依据这些节气的变化安排农事。
《周礼·春官》载“祀司寒于阴室,祭辰象也;仲夏祀圜丘,祭天……中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以禘礼祭祀天子。”郑玄注曰“冬至后三百六十日,谓之上弦;上弦后四十五日,谓之春分;春分后三十日,谓之清明;清明后十二日,谓之中谷; 中谷后九十一日,谓之白露;白露后十八日,谓之秋分;秋分后八十一日,谓之霜降;霜降后二十五日,谓之小雪;小雪后二十一日,谓之大雪;大雪后十日,谓之光堂;光堂后五日,谓之冬至。” 在古代,人们依据月相的变化和日月的位置变化确定农历的月份和日期,又通过观察四季的变换确立立春、立夏等节气。然而,随着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倾斜,以及冬夏至点位置的移动,现行二十四节气已经和公历完全对应——每年6月21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90°,为夏至。
而对于生活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来说,夏至除了热还是热!《恪遵宪度》中说“夏至夏至,此当九旬有三十日。白昼尤长,夜晚特短。热极生风,雨骤云湿。”这短短的一句话,道尽了夏至天气的复杂多变。
而关于夏至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神祀祖、吃面条、食粽子、晒伏、饮黄酒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方吃的凉面条和在南方地区普遍食用的糯米粽。 在我国古代,每逢夏至和大 Winter Solstice,皇帝都要带着文武百官去祭祀天地、祈祷丰年。明代初年,规定夏至时朝廷赏赐文武官员冰盘,用以馈赠亲友。据载,明代的冰盘是用彩缎包装,内放冰块,四周镶嵌着金边银丝的花瓶形状,十分美观华丽。 除了官方举行的仪式外,民间也从很早就开始庆祝夏至的到来。东汉崔寔《四分月令》一书中记载了汉代的夏至习俗“夏至日,献“夏至仪”,祀大地,乐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