垸.代表什么生肖?
“垸”字是形声字,形旁为“宀”,表示与房屋相关;声旁为“完”,表示声音。“全+完=垸”,本义就是修筑堤坝,以保护房屋和田地不受水灾侵害的工程设施。 修筑这样的堤坝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字形的下方有“人”,表明人的重要性。
在十二地支中,亥子丑三合水局,其中亥为子宫,所以亥对应的就是“豕”。而“屋下养豕”,说的就是用猪圈来修建房子,护舍安家。 所以,“垸”对应的应该就是生肖猪。 古人还总结了一些和猪有关的谚语,如“未饱先让肉”(指杀猪时,没有吃到肥肉的人)、“猪肉好吃莫馋嘴”(指自家人不偷吃别人家的猪肉)等,还有“猪来了,牛去了”,用来告诫人不要贪吃。 在古代,野猪是危害较大的动物之一,因此有“野猪林”“圈头山”等词语来形容荒凉偏僻的野外之地。而《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卖刀,因为没钱给老婆过年,就对别人说“我那口宝刀,欲卖千贯,你且取几百贯钱,与我”,这个“百贯”就是一百斤猪肉的价值,也就是五十斤生铁的价值。
属相:猪
生肖:亥
属相是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都是按照十二生肖年的顺序一轮一轮地来的,每一轮十二年重复一次。又称属十二生肖,属十二肖,是中国和其他东亚文化圈人民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一一配属古代人们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早期天文学有关。据史料记载,十二生肖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上。如《诗·小雅·无将大车》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一句,意思是“吉利的日子就在庚午(马),我的马已经准备好了”。
按十二生肖的纪年顺序,鼠代表子、牛代表丑、虎代表寅、兔代表卯、龙代表辰、蛇代表巳、马代表午、羊代表未、猴代表申、鸡代表酉、狗代表戌、猪代表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形成时间还不清楚,根据中国古代普遍采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十二生肖纪年法形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时期,东汉时已经非常普遍,公元18年王莽篡汉建立的新朝把卯年改为“地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