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在十二生肖代表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 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是12地支对应的动物,也叫“十二属相”。因为每个生肖对应的是一种阴阳五行属性、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又被称为“十二像”或“生肖画像”。 从图上来看,这12个形状各具特色的动物被整齐地排列着,看上去就好像军队里的战袍一样。
为什么选择这12种动物来表示不同的年份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观察到太阳在一年中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发现了“岁阴”“岁阳”两个阴阳属性完全相反的纪年元素(类似阿拉伯数字的“0”“1”),并用它们作为记年符号,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为24等分。每一年都被赋予一个阴阳性别和一个数字代码,如此反复循环。比如2023年是癸卯兔年,其中“癸”代表水,“卯”属木,兔五行属木,且兔为阴阳属性中的阴,合之则为“水生木”,而2023这个四位数的码值正好与11月的农历节气“小雪”相对应。
由于每一个生肖对应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因此这12个不同的生肖的形象便代表了12类人。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命运和情感特征,但也各有差异。这种用12种动物来标记时间的办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高度概括能力。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日历,清晰地标注了每一年的自然特征和社会面貌。
生肖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就是纪年,就是用十二种动物来标记出年份,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记事方法。而另一方面是将这些动物和人挂起钩来,就是出生在什么属相的年份下的孩子,也属于此动物,而且这些动物还具有一定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相应赋予出生在该年份下的人身上。所以生肖的本意,就是将一年年内出生的人“畜”,将他们属同类,而将十二个不同年份出生的“畜”用十二中动物标记出来,所以“生肖”实际上就是“生”某种“肖”。
而根据《说文》和《尔雅》等古书中的记载,有生肖之说,其实距今已经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而从古代《诗经·小雅·吉日》一篇中“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升彼大阜,从其群子”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十二纪年和动物纪年的看法了。
关于生肖产生的具体原因,现在还存在着种种学说,并没有定论。比如“原始图腾”说, “畜牧活动”说,“原始巫术”说和“外来文化”说等等。
关于生肖的产生,有一个神话传说。据传说,玉皇大帝为遴选十二位动物充当生肖,特地规定:只让那些在正月初一的黎明之前越过一条宽阔的大河的小动物进宫应选。消息传出后,牛棚里的一头牛担负起了运送那些不太会游水的动物的任务,结果老鼠靠其机灵,抢占了牛背上最有利的位置;老虎凭着其在陆上的称雄,不把到河里游泳放在眼里;兔子凭借其善跑的硬功夫,没有去依靠别的什么动物;龙是天上的腾云驾雾的神物,自然不用发愁过河;而蛇、马、羊、猴、鸡、狗、猪也不甘示弱,于是都踊跃进发。到了玉皇大帝规定的日期,这些动物先后到达了终点,于是它们都被选作了生肖,而按照它们胜利过河的时间,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个神话虽然与实际不合,且显得有些荒唐,但是,它也为我们研究生肖的起源提供了一条思路。因为在这十二种动物中,除了龙外,其它十一中动物很有趣地构成一个系列。那就是:鼠类为谷虫害,蛇、虎和鹰以谷虫害和其它啮齿类动物为食,是人类农业生产中的同盟军。而马、牛羊是人类饲养的家畜和家禽;狗是人类的忠勇卫士和助手;猪是人类的肉食来源。所以按照这种思路,生肖其实是我国古代从事农业生产中人们与自然斗争时经验的高度浓缩。因为生肖中所包含的那些动物与他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紧密相关,所以他们用这些动物来记年,用这些动物的形象来为自己的孩子命名,而且将牲畜身上那些人们所认同的特征也附会到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像这些动物一样,富有生命力、机敏、强壮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