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已是什么生肖?

居荃培居荃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12地支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个地支本身就包含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四个地支的含义,也就是,一个时辰就等于两个甲子,对应的是现在的两句话: “夜半子时,日午午时”——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 “日午午时,昏时戌亥”——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黄昏七时至九时。 那么剩下的六个地支“卯卯辰巳午未申酉”和“亥亥子丑寅卯”对应的就是现在所说的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以及酉时和亥时了.

这样一分配,就全都安排上了,而且,刚好是十二个时辰。 这是阳历的时间概念。而阴历,主要指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一个循环为一个农历月,平均为二十四节气,所以,一个月有时是三十天,有时是二十九天,每十五天为一大节。 而十二地支所对应的时辰也是这样,一个时辰大约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但是,不是整两个小时。因为在节气划分上,有时是大于两小时,有时却是小于两小时,具体多少,要取决于这个时间段里有几组时钟点(每个钟点相当于现在的半个小时)。例如,在“子午流注”中,“癸亥时”是从二十四点的亥时开始,至二时的甲子时结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刻的时间里,一共有四个时钟点。这一段时间被均匀地分为四等份,每一等份对应着一个干支纪时符号,即“癸亥甲子的组合”,每一组合代表一个小时,这就是“四柱”中的第一个“柱”的意思。

同样道理,其他“三柱”的每一个时间单位的确定也全都是以阴阳合历的中气为依据,具体为: 甲午时:从十一点的午时开始,至十三点的未时终止,其间共有三个小时,以“天干甲木”表示; 乙未时:从十三点的未时开始,至十五点的申时终止,中间有四个小时,以“天干乙木”表示; 丙申时:从十五点的申时开始,至十七点的酉时终止,其间有二个小时,以“天干丙火”表示; 丁酉时:从十七点的酉时开始,至十九点的亥时终止,这期间也有四个小时,以“天干丁火”表示;

以上六柱的时间计算都是以阳历为准的,而最后一支“戊亥时”则是以农历的时间为计算依据的。因为这时月亮运行到了晦尾(月末),所以,时间就按农历计,约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一点至三点,共三个钟头,以“天干戊土”表示。 但是,在“子午流注”图中,最后的这三个钟头的“四柱”却另有名称,它们是“戊子时”“己丑时”“庚寅时”,分别对应着现在的“夜半子时”、“鸡鸣丑时”和“平旦寅时”,这里所说的“子时”已经不包括前面的那十个时辰,而是专指现在的“子午流注”最后一个时辰“戊子时”,而前面的十个时辰则称为“前六个时辰”或“六辰”。

达颖漫达颖漫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年出生所对应的动物,包含有生肖年,每月对应的生肖属相,每十二天对应的十二生肖时辰。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一属相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命年。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系统的生肖观念。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文献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的《诗经·小雅·吉日》,诗中说道:“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意思是,在午(马)曰吉利,正好可以赶好我的马,午曰为马曰,因此,午曰为吉利曰。还有:“醉言午(妇)”,午作妇解,乃象马驹。由此可知,最迟在先秦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出现,但当时尚未将其与十二地支相配,更未作为纪年使用。据《说文》记载,“辰,震时也”、“子,十一月阳气动,子鼠象之”,说明秦汉时期已经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搭配起来。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十二生肖是中国在十二兽(与十二地支配生肖,用兽拉丁文缩写)以及二十八星宿(与黄道十二宫配十二兽)基础上于太初历编制之前100年战国时期独立生成的动物王国与西欧二千年前和近东六千年前生成的兽拉丁文无任何关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