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金文怎么写?

卓静桦卓静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金文的字形结构与今天的汉字区别很大,而且不同时期的金文(古文字)也差别相当大。所以如果单从字形上去探讨这个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甚至连“鸡”“猪”这样的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应该怎么写都难以定论。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字形的演变去探索答案。比如“子”字的甲文写作“」,」"乙文作「丶」,金文作「」;又如“牛”的甲文作「〕」,乙文作「・」,金文作「」等等。

将各个时代字形相近的字连起来看,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笔顺: 左右结构:左置右置 上下结构:上置下置 独体字:上中下三置 一说“子”字的笔顺,甲文作「一」「丨」;金文作「丶」;小篆作「丿」;隶变作「丶」;楷化后得到现在的“子”字。这似乎是现成的顺序:一点--横--竖--点--点。 其实,上面的分析都是基于“形旁逐渐转移”这一假设。但是实际上,形旁的移位并没有那么明显和规律。很多字是“形旁渐变”而不是“形旁转移”。比如“明”金的字形就是在一框之内进行变化,而“清”字则是由两个偏旁合在一起然后再分别演变而来。这种简单的依序排列其实是大而化之的看法。

下面给大家看一组特例。这组字都是后缀形旁相同的字: 上述七个字中,“生”“声”“升”和“平”“品”“评”在今文字系统中完全同源,来自一个上古音支,其他三个字则各有不同。然而它们的金文或者籀文字形却一模一样。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这类一字多形的字可能在演化过程中多次发生了形变的分支。

我猜测,这些字可能是在“一形多音分形旁”的过程中发生异体的。由于这个异体过程发生在小篆之前,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它们既不一样(形旁不同),也没有全同(字象相同)。 这给我们认识汉字演化的复杂程度提供了一粒重要的种子。

汪宇灏汪宇灏优质答主

金文的“子”,还是从“子”从“又”,与甲骨文“子”字构形因素相比,多了“又”。“又”是右手之形。整个字形会意为以右手呵护子女。因此,“子”字最初的意义就是子女,后来引申指儿子、儿或女儿。

“亥”的字形与甲骨文相比构形元素没变,只不过“豕”和“亥”在甲骨文中还是两个能够分辨的字,但到了商周金文中几乎就分辨不出来了。金文的“亥”字也多被写成“亥”,字形由“亥”和“亥”两个会意的元素合成,用肥猪满圈来形会满月的月亮,“亥”字最初的意义就是“满月”。

在“鼠”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臼”在最下面,“鼠”在“臼”上。西周中晚期金文“鼠”字的下部从“臼”变为从“口”。之所以从“臼”,是因为“鼠”的习性喜欢打洞,而“臼”像洞口,“鼠”从“臼”会意老鼠打洞(或在洞中)。之所以从“口”,一是“口”也像洞口,与“臼”的引申义相通;二是“口”也有“咬”的意思,“鼠”字从“口”会意老鼠专咬粮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