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什么生肖?

郁驰杰郁驰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觉得是羊,因为《黄帝内经》里有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魄俱壮。”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作息,不过度劳累,这样才能身体健康。而羊在古时候是被人们很好饲养的,吃的是草,喝的是清水,所以作息很规律。而且古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很珍惜时间,不会像现在熬夜到两三点才睡觉,所以古人十二点之前基本都是熟睡的。就像羊一样,白天吃草晚上睡觉,一切都很规律。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病的话,那也是自然带来的疾病,比如晒伤(夏季紫外线太强对皮肤伤害很大),冻伤(冬季低温对身体器官也有影响),中毒(草木枯竭时啃食有毒植物,身体也会产生异常反应)等等……这些都不是如履薄冰来形容的。 另外,我觉得这个“如履薄冰”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说一个人很谨慎,哪怕得到了想要的也不会非常放肆地尽情享受,仍然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这种态度会让他的生活健康而有质量。

我想,这可能才是《黄帝内经》想要告诉我们的养生之道吧!并不是吃了什么东西,用了什么方法就能延年益寿的。而是告诉我们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平和的心态,吃得适当,睡得好,勤锻炼,做到这几点就能“长命百岁”了。

荣春荣春优质答主

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人用“如履薄冰”造句时,意思有了变化,指行事极为谨慎,存有危机感,有引申义。

“如履薄冰”出自《诗经》,足见这个词由来已久,而与《诗经》成书年代相当的典籍《左传·文公十七年》也有类似说法,曰:“余惧其死也,如行而死,余何面目以见晋楚之人?”这里,用了另外一个物象:冰。《孟子·离娄下》则说:“水庶几可以亡失矣,若石之坚,若火之热,亦所同也;以水为水,难。”朱熹注曰:“以其所同于水者为水,则尤难。”这个例子,是说做学问的道理。可见,将冰视为易破难行的危险之物象,古代圣贤已经做了大量比喻。但是,用冰造出的最精短漂亮的成语,还是“如履薄冰”。

成语“如履薄冰”中的“履”是一个多音字,作名词时读(lǔ),指鞋子,如“纳履”、“足迹所履”等;作动词时读(lǚ),有“踩踏”、“行走”的意思。

成语“如履薄冰”字面意思为:好像踩在很薄的冰上。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危机感。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

春秋中期,郑、秦世世结盟,两国关系异常亲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郑逐渐依附晋国,秦郑矛盾便难以避免。郑庄公十六年秦伐郑,被晋国率周王室及西方诸侯在河北 Derrick 制(今河南原阳西)地阻止。秦庄公十九年秦又伐晋,被晋联合王师所败。秦郑晋之间如此互相攻伐,是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的反映。郑国大夫高克和师叔对此深为忧虑,向郑庄公说明情势,极力主张和晋国断交,但庄公不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便是《诗经。小旻》这首诗的句子,诗里抒发了当时有识之士对郑庄公的斥责和讽刺。

春秋郑国人尹都仲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特别小心谨慎,每做一件大事后,他都要总结经验。尹都仲在总结了别人的许多惨痛教训以后,发出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慨。意思是说:处世行事,要十分谨慎小心,就好像踩在刚结冰的河面上一样。尹都仲的这句名言,后世流传很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