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肖怎么算?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这种日历每年有一个“闰月”,今年就是闰四月,这在公元纪年法里表示为2020+(4-1)=2024。 农历里的“朔望月”是计算单位。它的定义是以月球的运动为依据的,而公历的月则是按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计算的,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不能简单地整除或是约分。由于月球本身的质量比行星要小得多,所以它受太阳引力作用产生的离心力比行星要大一些,因此在相同经度的地方,每年大约会向东移动13°多,这个数值比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绝对值要小很多。 为了弥补这一差值,农历采用了“置闰”的方法,即在二十三个节气的基础上再设置一个“闰月”,以使每个月的初一(朔望月)能够回到“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至)。
公历中任何一个月的初一是不可能回到上一个公历年的起点的(0点正好是春分或秋分)。 这种方法的确解决了阴历月份与阳历日期重复的问题,但它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农历年份里没有固定的冬天(没有“立春”这一天)。这就使得农历的年份与公历的年份在排列上出现了混乱。如2017年正是“丁酉鸡年”,但2016年是“丙申猴年”还是“乙未羊年”呢?这取决于每二十年里农历年和公历年的顺序。如果第一个闰月在春季,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就会都是“甲申”、“乙酉”……年,反之则都是“甲子”、“乙丑”……年。
2017年是“丁酉鸡年”刚好第一个闰月是春季,因此2016年就必然是“丙申猴年”了。 至于你说的从正月到腊月还有“立冬”“小雪”什么的问题,那只是农历和阳历同时运用时的额外问题。只要掌握以上两点,其他就都不是问题了。例如2020年是“庚子年”而不是“己亥年”;每年的第一天不是都在公历的1月1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