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象什么生肖?
属相,又称十二生肖,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用来判断年龄段的参照物之一。
十二种动物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每一年都有每一个年的守护者--值年太岁(亦称“值宿”)。 比如1953年癸巳年出生的人,属蛇,2023年就是癸亥年,这一年就是属猪的人的值年太岁; 而2015乙未年是属羊之年,2026丙寅年又是属虎之岁.....如此循环往复。 不过,在旧历中,每逢甲子年时,生肖是属“鼠”的,而不是“牛”!这是因为在甲子年中,甲为天干之首位,子为地支之首位,而天干五行顺序为金木水火土,地支十二宫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甲子年开始,天干每一轮回为一个周期,也就是六十年一个甲子,当进入壬子年到癸子年间之时,便是“鼠”年回来之时了,而此时的节气已经进入了立冬到小雪之间。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呢? 在古时人们将一年分为十二月,每月由一个卦像显示其特点并反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卦象对应六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为一节气。 每年的第一天称为“立春节气”,是一个时间节点,代表该年的开始;到了小寒节气,农历的新年便到了,家家户户除旧迎新。 在立春节气与小寒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子月”,即十一月。
然而,中国的农历又与西部的阳历有着不同的算法。 在农历中,每个月除了有朔望圆缺变化外,还有“节气”和“中气”之分。 “节气”是太阳位于黄经某个位置时,大地所产生的自然现象;而“中气”则没有明确的太阳位置含义,它是介于两个“节气”之间的一天。因为“中气”不反映太阳实际位置,它只是相对于“节气”而言,所以它的出现有时早于“节气”,有时迟于“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