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肖是指什么生肖?
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2个地支分别对应12个月,每个月7天,一年365天,也就是一年有43个星期。 每星期7天,每一天24小时,每个小时60分钟,每一分钟60秒。 一天时间一周时间一年时间都在不停地轮回转动。
农历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计算的,每月十五或者十六日月亮最圆,称为“望”;每月初一或者初二,月亮变成新月形状,称为“朔”。 “阳盛阴衰”(初一),“阴阳平衡”(月中),“阴盛阳衰”(十五) 月相变化循环周期为:朔→旦(初四)→上弦(十四)→望(十五)→下弦(二十三)……
在农历中,每个月都要参照月亮的月相变化进行排布,每一个月相都对应着十二生肖中一个动物的图形和名字。月亮的每一次月相变化都会令十二生肖轮回更换一次。 子夜凌晨一点至三点,月亮由“朔”到“望”,此时老鼠胆量最大,于是老鼠便成了子时(23时至次日1时)的掌管者。 在我国古代,人们用“廿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也用“廿四节气”推算月亮的月相变化,制定“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冬至”“小寒”“立春”……都与月亮的“朔”“望”“弦”“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把自然天体运行规律与人类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历法”,很早就传入日本等地。
现在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公历”(公元纪年)就是建立在“阳历”基础上的。阳历以地球公转为基础,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或31天,闰年366天或365天。这种历法最早出现在埃及。 中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地支”依次排列组合,用来标记月份日期,计算年份。这个“干支”实际上就包含了现在的“阳历”“阴历”以及“农历”的意思——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个节气的阳历年,加上十二月阴历,再结合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用于确定农历的时间。 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就是: “公历”是以地球公转为基础的阳历系统——“太阳周年视运动”为一回归年。它以恒星年为基本单位,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100年97次循环。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阿里斯塔克首创“恒星年”概念,而古罗马学者塞尼加则首先提出“儒略日”这一概念。后来,他们发明的这两个概念被欧洲历代史学家所沿用,并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计时标准。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既考虑了太阳也考虑了月亮的变化规律。它以月球圆缺变化为基本单位,以朔望月为依据制定,将一个大圆分成300等份,每份15°,每个月份包含29或30天,一年12个月,平年为354或355天,闰年383或384天,每两年为一闰,四年三闰,六闰一旬。 这种阴阳合历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精确地反映季节变换。比如春分过后,阳光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由北及南移动,直至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然后开始秋分。如此循环往复,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