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指什么生肖?
屠桦最佳答案
三跪九叩首,是中国古代汉人最虔诚的礼尊方式了
1.三拜:指的是行礼时,拜三下。这既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又表明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就好像我们去寺庙里烧香,通常也要先后拜三下;而过年过节给祖先上坟祭拜,也是要磕头拜三下。 2.九叩首:每次行礼都磕个头。 其实“三”和“九”都是虚数,表示多而广泛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的数字并没有特别具体的涵义。
至于这个礼仪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其实古代的“三跪九叩首”与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磕头”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古人所说的“磕头”,是指遇到尊长时,磕下头去,起身后再行揖礼。这种“磕头”与我们的日常见面礼是很相似的。 而所谓的 “ 三拜九叩”则是一种比较尊贵的礼仪了。
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帝王、皇太后、皇后等地位尊贵者。 其行礼的方式是: 在规定的地点铺好垫子,行礼人长跪着,由一人牵住衣袖(或者手),缓缓退到垫子边,此时行礼人才真的跪下去,行大礼。由于有垫子的缘故,这种跪法并不用真把膝盖触地。 行大礼后,两人托起对方,引导他起来。之后双方各自归位。 在《儒林外史》中就有关于“三跪九叩”的描述:“只见两个穿吉服的人,一齐磕下头去。礼生高声赞礼,主人先受了一半。那两个人起来,主人又还了半礼……如此反复,直到八拜。” 这真的是一种既费时又费力的礼仪啊!所以不是身份地位极高的人,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至于这个礼仪具体适用于哪些场景,有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由于资料缺损,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
柳笛优质答主三跪九叩,又称三跪九叩首、三跪九叩头,一般被认为是清朝特有的官员见皇帝的最高礼节。其实,三跪九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明朝弘治年间,大臣尹直在进谏孝宗关于万寿节受贺礼仪时就说:“本朝遇节庆及上寿,公、侯、大臣及教官、生员俱用 Dance,加九拜十二叩首。即《书》所谓‘拜手稽首’,《礼》所谓‘九拜’是也,何仪文不备如此?”即当时的节庆寿辰,包括官学教官和生员都要舞蹈九拜十二叩首。即三跪九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存在。
所谓三跪九叩,在清朝的表述中,有多种说法,或为三跪九叩头,或为三跪九叩首,或为三拜九叩头,或为三拜九叩首,即把“拜”与“跪”、“头”与“首”相混用。究其原因,与“拜跪”在中国古代礼仪中不同表述有关。
例如,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即出现“凡百三十五人,……皆再拜奉珪,南面称孤,位在人君以上,而高皇后奈何乃令群臣得拜太后,举朝莫不欲战,奈何效女儿之言,顾得毋陷太后于不义乎”。《后汉书·桓纪》:“(陈)蕃入宫,帝不自起,但倚几言动,蕃怒,引貂蝉插焉,横八设九,遂立帝床下,俯而谢曰:‘臣天下鄙人……'”李贤注曰:“此俯首极恭敬,俗云扑跪,亦曰扑伏也《玉篇》云:扑跪,拜也。”汉代臣民见皇帝行礼拜跪礼,即在高祖刘邦见秦始皇后所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说明当时的皇帝地位与一般官民地位差别并不是特别大,故皇帝与臣民甚至平辈人之间皆行跪拜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