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慌失措指什么生肖?
惊慌失措是个成语,形容人遇到突然情况的时候不知所措。这个成语的出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和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灯品》中都提到过这成语。但这两个版本的情节略有差异。 《归田录》里的情节是这样的: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禹偁被人举报在起草诏书的时候,把“令”字误写成了“今”。这件事本应该由负责校对的小官员来承担失误的责任,但是皇帝觉得这不过是翰林学士的一次疏忽,并不是有意而为之,所以不应该苛责。王禹偁见皇帝不追究了,于是也求情免去对小官的责罚。不过小官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不停地磕头谢罪。
《武林旧事》里提到的情况要更惊险一些。说的是宋高宗时,有一个叫胡舜陟的人上疏批评朝政。本来这种言论属于犯颜直谏,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都能得到宽大处理。但这次高宗很生气,认为胡舜陟是在故意挑刺,所以要治他的罪。刑部根据律例提出了判决意见。然而等到审判的时候,胡舜陟却突然改了口,说自己是出于爱君之心才提出批评建议的,并不是存心要和朝廷过不去。而且据他所知,朝廷内部不少人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说而已。他愿意接受处罚,以此来鞭策今后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
听到这,高宗的火气消了一点,决定给他一个面子,就按照刑部的判决结案吧。这时,一边的侍御史觉得事情已经解决了,便转过脸去装作整理笔札(其实是在假装喝茶,掩饰自己的窃喜)。可谁知道,胡舜陟这时又倒打一耙,反诬侍御史是为自己开脱罪行,目的是想把罪责推给别人,自己好逍遥法外。 这一下,侍御史真的坐不住了,急得满头大汗。旁边的高宗看见这个胆小如鼠的家伙被吓成这个样子,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然后对胡舜陟说:“既然你不想认罪,那就给你个面子,算你无罪好了。这个坏蛋也就你了,没人能和你媲美!”说着,还轻轻敲了一下他的脑袋。 从这以后,“惊慌失措”就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讽刺那些遇事没有主见、自乱阵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