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肖是什么生肖?
“四肖”就是鼠、牛、虎、兔,而“五肖”则多了“龙”,“六肖”再加“蛇”。这些多出来的动物,在农历二月里都有相应的节气和公历日期。
我们常听说的“七龙二虎一兔”说的就是农历二月。而在古代,农历二月也被称为“杏月”“丽月”“花朝月”“仲春月”“竹秋”——为什么有这么多名字呢?因为农历二月有着29天或30天之多。
而到了农历三月,“四肖”变回“三肖”了——这是因为农历三月的天数比二月减少了一天。不过农历三月的节气可不少,有惊蛰、春分、谷雨等,所以古人又给它取了一个“春半日暖,草薰风暖”的名字——“桃月”。 那为什么要加上“正”字呢?这个“正”指的是正月里的节气,即立春、雨水。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过了立春,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就此开始。而在我国传统历法中,正月正好对应着“子月”(冬至)到“丑月”(立春)这一阶段。从节气的顺序上看,正月确实为“孟春”;而从阴历看,正月则是“正月”。所以,正月也叫作“正月建寅”或者“正月启寅”。 那么,为什么是“正”而不是别的字?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身边。古人在创制农历的时候,就发现了月亮圆缺变化与节气之间的关系,并用“朔望”来形容这个变化。其中“朔”就是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瞬间,此时看不见月亮。而“望”就是满月时分。
一个月中有两次“朔”或“望”,它们相隔的时间是一个农历月的时间长度,也就是29~30天左右。当我们说“正月建寅”或者“正月启壬”时,实际上就是表示“朔”出现在寅时(上午三点至五点)或者子时(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而我们现在的日历标明的阳历日期,实际上是“新月”(指“朔”)出现的日子。由此可以注意到,农历的月份总是含有“单数”与“双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