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考研几年?
2017年,我的研友王同学二战某top3 985,初试403(政治68、英语82、快题129、建筑历史134)总分第一考入;2018年,我本人一战该学校学硕,初试成绩385(政治72、英语60、建筑基础120、建筑物理与构造133)复试被刷;2020年,二跨某老八校硕士,初试成绩394(政治71、英语69、建筑结构与力学111、建筑历史143)调剂上岸。
作为“过来人”我想以自身经历回答这个问题。先说结论吧! 一战:时间上来讲就是准备一年,然后到考试的时间去参加考试。如果一战没能考上,可以再准备一年的时间再去考一次。 二站: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生,顾名思义就是考了一次没考上又继续复习了一年接着考的这类学生。 三战:三战和二战的区别在于,二战是已经考上了但因为没有被录取而选择复读再次考试的这一类人,三战的则是第一年就已经考上了,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读而是重新再准备了再一次去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 四战:四战就是前三年都失败了,从第四年开始准备一直到了第四次才最终成功的这一类考生。
五战:五战指的是连续五年都在准备考研的这一类人。 六战以及六战以上:基本上可以算是“考研钉子户”了,这种人大有人在。
关于上面这些名词的介绍只是用来方便大家进行理解,并不具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没有必要去进行比较,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好啦~
那究竟应该怎样来决定自己备考的时长呢?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如果你本身基础就不错且学习能力很强的话可以选择少花费一点时间在复习上,反之亦然。
我个人建议大家可以先去尝试着做一套真题试卷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这样也好有一个底以便于进行接下来的安排。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备考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效率而非速度哦~ 希望大家都能成功上岸!